河邊離他們不遠處,停著一只破舊的木船,系在河邊的一棵大柳樹上。
柳絲輕揚,烏油油的船篷,倒映在那青碧色的水中,屹然不動,自有一股冷然之氣。
“咳咳”之身遠遠地傳來,朱碧正扭頭,見一赭色衣衫的老艄公慢慢地向他們走過來。
他背著一只青色斗笠,腳穿著一雙草鞋,步伐均勻有力。
經過他們背后時,老艄公停住了,殷勤地試探:
“公子可是在等船過河?老朽可以渡你去對岸,或者,可以助公子去河中央,順流而下,看這江山如畫里……”
朱碧正搖搖頭:“多謝老伯。只是坐坐,閑看風景罷了。”
老艄公捋一捋花白胡子,搖搖頭,意味深長地道:“老朽在這清涼河搖舟十年,早些年,兩岸交通全賴老朽這匹船,行人往來如織,到中流擊水者,絡繹不絕……
“如今呢?”朱碧正好奇地問。
“如今吶,所多是坐岸觀景之人……河對岸是什么,他們已經全無興致,順流而下看大好河山者,悄然絕跡……去哪了,歌樓舞榭,酒館賭場,庸庸碌碌,朝生暮死。妥協以求全,茍安以自保……唉!”
朱碧正聽得老人這一番感慨,不由得大驚失色,暗嘆這云州城乃藏龍臥虎之地,便是這清涼河畔的一艄公,都能說出如此通徹之話來。
“老伯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慚愧之至!”朱碧正站起來,同老艄公作揖:“敢問從前老伯是作何營生?”
老艄公兩眼平視遠方,略一思忖,緩緩地道:“從前……進了幾年州學,坐了幾年私館,后來,厭倦了終日枯坐一室,于是便買了這條船,學會了搖舟,便開始迎來送往的日子,十年如一日。”
朱碧正看老艄公面色愴然,正不知道如何安慰。
老艄公仿佛看穿了他的心思,微微一笑,面色淡然。
“你切莫以為這營生低賤,‘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此番景致,老朽可是日日可見。那廟堂之上者,看似榮極,然終日案牘勞形,更兼相互傾軋,黨爭不斷,此起彼落,怨憤四起,不如老朽在這清涼河畔,橫舟一葉,臥看牽牛,得此閑逸,夫復何求?”
老艄公說完,淡淡地掃了朱碧正一眼:“看公子這身打扮,也是儒林中人,這三位,可是你家人?難得有如此雅興在此觀景吧?”
“第一次來。晚輩教學生作畫,此番前來,乃是帶她來采風寫真,不曾想,清涼河畔,竟有如此景色,竟然有老伯這樣的世外高人……”
朱碧正看著連玉,又看老艄公的澹淡風神,由衷地感慨。
“作畫?不錯,畫吧,畫吧……他日河山破碎,江海失色,一切成空,尚有這丹青隱隱,可供緬懷追昔。唉……”
老艄公朝朱碧正作揖,扭頭緩步向自己的小舟走去。
那艄公也不解開繩子,而是輕輕跳下船,躺進狹小的艙內,一會兒竟傳來空靈的蕭聲。
那蕭聲如訴如泣,嗚咽如嬰兒夜啼,接著,竟然聽到蒼老而凄涼的輕唱:
“紅塵多少年,
浮生素如蓮,
軟煙且把羅衣染,
杜鵑啼紅鷓鴣天,
絮舞何團團?
何處釋清歡,
酹月白云天,
佯醉一任扁舟遠,
白浪騰蛟漫遮天,
客夢語癲癲。
……
朱碧正聽到歌聲不由得也悵然起來,卻忽然聽到連玉的興奮之聲:“有了,有了,朱師父……”
“什么……有了?”朱碧正看著連玉有些莫名其妙。
“狐師父昨日不是給我出了三個畫題么?其中一個不是‘野渡無人舟自橫’?”
朱碧正看著連玉,暗想這小妮子倒果真專注,想必自己剛才與老艄公的幾番對話,她聽到心里去了。
“師父,您看,那位老爺爺臥在這孤舟之內,無人乘舟,他便無事可做,百般無聊,可不正是狐師父給我的畫題么?”
連玉有些興奮,昨夜里還想著,如何完成老師交與的任務,這一瞬間,便有了創意。
“我原本想畫一條無人孤舟的,此刻,改主意了,在那舟中,再添一船夫,師父覺得如何?”連玉得意地望著朱碧正。
“不錯……這個創意好。你師父所出三題,卻也不難。難在找準‘畫眼’。這‘野渡無人舟自橫’,‘畫眼’要落在‘無人’。若尋常人畫,耿耿于‘無人’,只作字面理解,必然畫一匹空船。不知這老艄公一出,反而是意境深遠,‘有人’勝‘無人’哪!”
朱碧正摸著連玉的腦袋,感慨不已,他感慨的,卻不是連玉此刻的創意。
老艄公的那番話,令眼前的美景,霎時失色。眼前如斯美景,這大好河山,不知能持續多久?還能看得幾時?
“師父,我明白了,‘有人’勝無人,這便是反襯之法。”連玉眨巴著眼睛:“那‘深山藏古寺’,‘畫眼’便在‘藏’吧?”
“玉兒果然是一點就通。‘畫眼’,是找對了。不過,你倒是給師父說說,這個‘藏’,該如何‘藏’,令畫不落俗套,不至于粗淺?”
朱碧正看著連玉,耐心地啟發她。
“這……‘藏’……”連玉給難住了,她用求助的眼神看著朱碧正。
“仍可再借助‘反襯’之法,但卻不可照葫蘆畫瓢。‘藏’,不可全藏,‘露’,亦不可全露。”朱碧正以鼓勵的眼神看著連玉。
“畫座大山,那大山中露出一角寺廟?”
這時,坐在一邊的文雄和秋媽也坐過來了,文雄本來對繪畫并無興趣,但聽他們剛才一番對話,絕對好奇,于是湊過來試探著說。
“假如露出‘一角’,這‘古寺’如何‘藏’得住?唐人賈島有詩‘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這童子之話,云遮霧罩,著實高妙。這師父行蹤,也是‘半露半隱’,有童子,知有師在……”
朱碧正慢悠悠地說,似在獨自思忖,又似在有意引導。
“她師父,那日我去山陽廟找住持大師,走到一低洼處,突然看不到廟了,路也突然岔出好幾條,不知那條路對,只聽得鐘聲響起,老身循聲找去,可巧就找到了……”秋媽見連玉著急,也在一旁趕著出主意。
“可是,鐘聲只可耳聽,卻畫不出來呀……”文雄在一旁搶著答道。
“那……能不能在山腳下畫幾個進山的小和尚?”連玉道。
“能證明深山有古寺嗎?假如我要說他們是偶爾經過呢?”朱碧正反問
“小和尚……下山?”連玉思忖。
“下山作甚?”朱碧正追問。
“化緣?挑水?……啊,師父,有了,這回是真有了。我且在大山腳下,畫幾個小和尚挑水……有和尚打水,怎能沒古寺?”
關于長江中文網 | 客服中心 | 榜單說明 | 加入我們 | 網站地圖 | 熱書地圖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鄂網文【2019】4555 271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鄂字5號 增值電信業務許可證:鄂B2-20120044 鄂ICP備16020266號-5
客服電話 010-53538876 湖北省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百度統計
發表評論
溫馨提示:請不要從WORD中直接復制書評,會造成格式錯誤。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