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出版行情參考(長江中文網)第17-05-12期
作者:長江中文網 時間:2017-06-27 14:33:11
一、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推進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民心相通情況背景材料
來源:國務院新聞辦
http://www.scio.gov.cn/xwfbh/xwbfbh/wqfbh/35861/36653/xgbd36660/Document/1551861/1551861.htm
摘 要:
(一)絲綢之路影視橋工程
影視橋工程實施三年多來,圍繞“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通過規劃引導、項目帶動,面向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積極推進新聞報道、精品創作、譯制播出,探索與沿線國家有效的合作方式和運作模式,與目標國家和受眾在價值觀念、文化精神、審美追求等方面實現最大公約數,促進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鑒。具體情況如下:
1.通過新聞報道,弘揚絲路精神、促進民心相通。精心策劃選題,深刻闡釋和傳播絲路精神,促進國內和沿線民眾對“一帶一路”建設的深刻理解。中央電視臺制作了系列紀錄片《絲綢之路經濟帶》、大型系列節目《共同繁榮新起點》、系列報道《穿越千年 航拍絲路》《我和一帶一路》《合作共贏·民心相通》等。中央電視臺大型系列節目《共同繁榮新起點》播出后,引發境內外媒體高度關注,日本《讀賣新聞》專門發文關注該節目。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廣播電臺大型主題報道活動”14場絲路主題系列直播和大型網絡專題節目《一帶一路進行時》,節目通過臺網融合平臺播出后,在國內外受到關注。中央電視臺《絲路夢開始的地方》項目整合英語、西班牙語、法語、阿語和俄語五個頻道的資源,在國內36個城市、境外14個國家完成采訪報道,播出了120期系列新聞專題。除在央視播出,這些節目還在法國電視五臺、法屬波利尼西亞電視臺、法波大溪地電視臺以及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等國的國家電視臺播出。
2.舉辦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金磚國家電影節,以電影交流帶動與絲路國家的合拍、產業發展,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2014年創辦并已連續舉辦3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這是繼上海國際電影節、北京國際電影節之后又一個綜合性國際電影節。參加2016年第三屆電影節國家達到了57個,國際影響力顯著提升。今年6月,“2017中國成都?金磚國家電影節”將在成都舉行,屆時有來自中國、巴西、俄羅斯、印度、南非五個金磚國家的30部影片參賽參展。
3.與絲路國家合作創作精品力作,促進“一帶一路”文明互鑒、文化繁榮。截至目前,中國已經與15個國家簽署了電影合拍協議,與新西蘭、英國簽署了電視合拍協議。近年來,中外媒體機構合作創作了一批絲路題材的影視精品力作,如中印合拍電影《功夫瑜伽》、中捷合拍動畫片《熊貓和小鼴鼠》、中俄合拍電視劇《晴朗的天空》、中英合拍紀錄片《孔子》等。
4.實施翻譯工程,以本土化語言傳播中華文化。截止目前,各項重點影視合作譯配工程已將近300部中國優秀影視劇,譯配成英語、法語、俄語、阿拉伯語等20多個語種,已在全球70多個國家實現播出。阿拉伯語版《父母愛情》在2016年1月習近平主席訪問埃及期間播出,根據埃及廣電聯盟提供的收視統計報告,收視率高達3.8%。蒙古語配音的《北京青年》《平凡的世界》2016年在蒙古播出后掀起收視熱潮,主題曲紅遍大街小巷。 “中國劇場”“中國時間”“中國頻道”“中國農場”等播出平臺,推廣至老撾、越南、印度尼西亞、捷克、柬埔寨、尼泊爾、羅馬尼亞、烏克蘭、南非、納米比亞、埃及、塞爾維亞等60多個國家。
5.舉辦媒體品牌活動,深化廣播影視交流合作。舉辦“中國東盟同唱友誼歌”、“絲綢之路萬里行”等品牌媒體活動,增進了了解和友誼,拉近了中國與沿線國家媒體和民眾的關系。構建了“絲路電視國際合作共同體”“一帶一路新聞合作聯盟”等交流機制,深化了與沿線國家媒體間的合作。
6.強化技術產業合作,推動廣播影視基礎設施聯通。近年來,中國廣播影視技術和產業取得了長足發展,為推動媒體領域產業合作提供了條件。例如,我們正在老撾、柬埔寨開展DTMB傳輸覆蓋網絡建設,在海外推廣“中國巨幕”系統及其專用母版制作技術。此外,對絲路國家的內容產品出口也有較大幅度提升。
(二)絲路書香工程
絲路書香工程翻譯出版了一批思想性、藝術性、可讀性相統一的外向型優秀出版物,增強沿線國家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加強中國出版物國際營銷渠道建設,實現“點對點”推送和立體化銷售,推動中國圖書有效落地,拓展提升中華文化在沿線國家影響力;加強本土化運作、資本運作,推動與海外出版機構深度合作,打造品牌項目,形成一批有實力的外向型骨干企業,建成一批海外戰略支點。具體情況如下:
1.建立圖書“走出去”基礎書目庫,從第一批入庫的200種圖書中,針對沿線各國讀者不同的閱讀需求和喜好,精編細選,定向出版,集中推廣。絲路書香工程資助985種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的優秀圖書多語種、小語種翻譯出版,出版語種40多種,基本覆蓋沿線國家主要語種,已出版發行的圖書受到沿線各國讀者好評。如《中國震撼》阿文版海外銷售3000冊,《一帶一路:機遇與挑戰》阿文版海外銷售1000冊,《追夢中國:商界領袖系列》阿文版海外銷售1000多套。《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在俄羅斯出版,對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作出解讀。《三體》土耳其文版銷售3000多冊,《瑯琊榜》泰文版版稅收入4萬美元。中外圖書互譯計劃與16個沿線國家和地區簽訂圖書互譯協議,翻譯出版99種圖書。其中,中印文化交流大百科全書成為中印文化交流全面深化的重要見證,中阿典籍互譯出版工程推出了《中國道路》《阿拉伯女騎士的日記》等中阿經典圖書23種。
2.在埃及、蒙古等舉辦了中國圖書展銷月、《習近平談治國理政》推廣研討會等對外文化交流活動。2013年以來,在土耳其、印度、羅馬尼亞、阿聯酋等7個國家國際書展上舉辦了中國主賓國活動,通過舉辦豐富多彩的出版文化交流展演活動,讓沿線各國更好地讀懂中國。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沿線國家參展數量逐年提升。其中,第23屆圖博會邀請中東歐16國整體擔任主賓國,中東歐16國10位部級官員率69家出版機構共200多人來華參展,舉辦了中國-中東歐出版合作論壇等活動。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等35個沿線國家集中亮相。羅馬尼亞總統克勞斯?沃納?約翰尼斯專門發來賀信稱:“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是全世界最富盛名的圖書展會之一,這次盛會不僅能夠鞏固中國與羅馬尼亞在文化、教育領域的合作,還有助于加強兩國間的經貿和外交關系。”
3.推動五洲傳播出版社等在沿線國家開設分支機構16家,在當地翻譯出版中國內容的好書,用本土化方式宣傳當代中國價值觀念,更好服務當地讀者。中國書架在埃及、阿聯酋主流書店落地,搭建中國出版物沿線國家展銷新平臺。尼山書屋落地泰國、俄羅斯,莫斯科尚斯博庫書店成為俄文版中國圖書銷售新平臺。與法國拉加代爾合作,中國圖書首次進入捷克機場書店。尼泊爾中國西藏書店、蒙古烏蘭巴托塔鴿塔連鎖書店扎根當地,融入當地讀者。
4.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十年來共表彰了埃及青年出版家白鑫、拉脫維亞漢學家貝德高等33位沿線國家漢學家、翻譯家、出版家和作家,凝聚了一批知華、友華、親華海外知名人士,培養了一支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海外重要力量,推動一批代表國家水準、傳承中華文明、反映時代風貌、適于國際傳播的圖書進入沿線主流社會。實施外國人寫作中國計劃,邀請沿線國家作者創作出版中國主題圖書。印度尼赫魯大學中文系教授狄伯杰創作的《我的中印情緣》已正式出版。
5.開發建設了絲路文獻、絲路學術等數字出版產品,打造了中國圖書數字版全球發布平臺、中國圖書阿文版推廣平臺等,實現中國圖書數字化落地。聚集國內優勢數字出版資源,打造具有品牌影響的中國當代研究數字出版產品和數字出版中盤,主動對接好沿線各國市場。
(三)媒體交流年活動
“2016-2017年中俄媒體交流年”“2017年中國-中東歐國家媒體年”等媒體交流年活動確定了政策交流、相互報道、大型活動、合作制作等10個領域的200多個合作項目。中外媒體機構開展了豐富多彩、卓有成效的交流合作,在集中展現中國改革發展成就和當代中國人民良好精神面貌的同時,也充分展示了俄羅斯和中東歐16國獨特的文化特色和經濟社會發展情況,以及中俄、中國-中東歐友好合作和“一帶一盟”對接的成果。
下一步,總局將積極落實“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精神和要求,著力推動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機構扮演好“一帶一路”建設的解讀者、政策踐行者和文化傳播者的角色,繼續弘揚絲路精神,推進民心相通。
二、數字出版
1.劉奇葆:推動文化改革發展各項任務落地見效
來源:新華社http://www.chinaxwcb.com/2017-05/12/content_355427.htm
摘 要:
5月11日,中宣部在深圳召開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座談會。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劉奇葆出席會議并講話,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改革發展的重要講話精神,更加注重方向導向,更加注重精準發力,更加注重統籌協調,更加注重督察落實,推動文化改革發展各項任務落地見效。
劉奇葆強調,要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著力推動國有文化企業建立有文化特色的現代企業制度,健全新聞媒體堅持正確輿論導向的體制機制,完善國有文化資產監管體制。要緊緊圍繞實現文化小康目標,加快構建現代文化市場體系,大力培育文化產業發展新業態新動能,不斷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效能,努力構建文化事業全面繁榮、文化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新格局。
劉奇葆指出,深化文化體制改革重在實干、貴在實效。要進一步增強抓落實的責任感使命感,突出一把手抓、抓一把手,加大督察力度,嚴肅追責問責,確保改革質量和實效。要認真貫徹國家“十三五”時期文化發展改革規劃綱要,明確職責分工,細化保障措施,推動各項任務落到實處、見到成效。
2.近幾年我國數字出版業呈現高速增長態勢
來源:央視網http://news.cctv.com/2017/05/11/ARTI57uXhdyBBxNf1R7u5vpd170511.shtml
央廣網http://news.cnr.cn/native/city/20170511/t20170511_523750181.shtml
摘 要:
5月10日下午,文博會新聞中心舉行第十三屆文博會開幕新聞發布會。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規劃發展司司長朱偉峰介紹,近幾年,中國數字出版繼續保持了高速的增長,已經成為新聞出版產業發展的主要增長極。
朱偉峰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據新聞出版產業統計快報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數字出版營業收入達到了5300億,較2015年增長20.4%,占新聞出版全行業的營業收入比重提高到了22.9%。
目前,全國經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批準建立的新聞出版產業基地園區共有38家,其中數字出版類基地就有14家。2015年,這14家數字出版產業基地、園區共實現營業收入就達到1452.8億元,比2014年增長29.9%。擁有資產總額1288億元,增長37.3%。實現利潤總額261.1億元,增長32.5%。
朱偉峰介紹,近年來中央對媒體融合發展提出了明確要求,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也在推動傳統出版和新興出版融合發展方面,開展了大量的工作。出版融合發展態勢初步形成,本屆文博會緊扣媒體融合發展主題,將新聞出版館調整為新聞出版媒體融合館,重點展示數字出版媒體融合發展的最新成果,特別是數字出版展區,展示面積達到了5348平方米,占展館面積71.3%。41家數字出版轉型單位,集中展示新聞出版數字出版發展成果以及全民閱讀數字出版分眾平臺、數字書城等數字出版項目成果。同時,本屆文博會將繼續配套舉辦國家數字出版高端論壇等專題活動,邀請行業、企業的代表圍繞轉型深化、創新發展的主題展開深入的交流和討論.
5月11下午,第十三屆文博會國家數字出版高端論壇深圳舉行,來自全國數字出版行業的專家學者以及各地出版發行企業代表300余人,共同交流和探討中國數字出版如何推動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融合發展。本屆論壇以“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為主題,定位于傳統出版業的數字化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
本屆論壇分上下半場兩個部分。論壇上半場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數字出版司副司長陳建軍主持,首先,張毅君司長受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張宏森副局長的委托作主旨報告,就近年來我國傳統出版集團和傳統出版社數字化轉型升級的進展和成果和各大出版集團和出版社在傳統出版業務數字化轉型上做出的努力和成果予以充分肯定,也指出了當前在傳統出版業數字化轉型升級上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并指出了發展方向,提出了工作要求。論壇的第二個重頭內容是國家數字復合出版系統工程負責人匯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在數字出版領域的重大工程探索,這個由總局承擔的國家級課題成果領先,引起業界高度關注。
三、網絡文學
1.淺談中國網絡文學與“一帶一路”戰略的關系
來源: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book/2017-05/12/c_129603354.htm
摘 要:
反映“一帶一路”戰略,助力“一帶一路”推進,是中國網絡文學界義不容辭的歷史責任、時代責任。在這樣一個由中國人設計并牽頭實施的世紀性、世界性偉大構想中,在這樣一場既改變中國、也改變世界的偉大實踐中,中國網絡文學不能缺席,中國網絡作家不能缺席!如果,當我們的子孫后代屆時來盤點二十一世紀上半葉中國文學時,沒有一大批描寫“一帶一路”戰略和業績的網絡文學作品,沒有幾部在中國文學史乃至世界文學史上產生較大影響的關于“一帶一路”的網絡文學作品,將是當代中國網絡作家的失職和遺憾!
反映“一帶一路”戰略,助力“一帶一路”推進,是中國網絡文學題材和內容的一種拓展。大家可以看到,在“一帶一路”戰略指引下,中國攜手其他國家,組建亞投行,投資興建一批批基礎設施,多少落后封閉之地因而改變;中歐班列馳騁于亞歐大陸,成為地球上一道獨特的風景;中國施工隊伍奔赴南亞、西亞、北非,建設工地星羅棋布;一家家中國企業走出去,中國制造四處開花。這中間,有無數人物值得網絡作家們書寫,有噴涌激情期待與網絡作家們發生共鳴,有精彩故事應當納入網絡文學版圖,有萬千氣象需要生花鍵盤加以描繪啊!
反映“一帶一路”戰略,助力“一帶一路”推進,也是中國網絡文學走出困境的解圍之策。當下網絡作家隊伍數以百萬計,每天更新文字數以億計,網絡文學在廣受熱捧的同時也廣受詬病。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創作者視野不夠開闊,境界不夠高遠,作品離人民太遠,離現實太遠,不太接地氣,聞不到煙火。“一帶一路”戰略會給我們網絡作家“補鈣”,提供精神動力和文學滋養,創造美學意境和藝術靈感。對于網絡作家而言,“一帶一路”戰略給我們提供的啟示將是多方面的、深層次的。
國家實施“一帶一路”戰略,對于中國網絡文學而言,是機遇,也是挑戰。伴隨著中國影響力的急遽提升,憑借著自身特有的藝術魅力,中國網絡文學已經開始走出國門,火爆于東南亞,風靡于北美洲,成為令世人矚目、國人驕傲的世界文化現象。但我們應當看到,這種傳播和流行,是自發的、碎片化的、隨意性的,還不是主導的、整體性的、強有力的,特別是缺少針對傳播地區歷史文化特點和審美欣賞習慣的網絡文學作品。“一帶一路”給中國網絡文學進一步走出去,提供了平臺,構筑了渠道,創造了條件。
(作者陳崎嶸 中國作協網絡文學委員會主任)
2.加強合作,推動網絡文學健康發展
來源:中新評論網http://xj.cnr.cn/2014xjfw/2014xjfwsh/20170508/t20170508_523744591.shtml
摘 要:
網絡文學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新世紀第一個十年過后,隨著個人計算機、移動電話的價格變得更加親民,網絡技術的普及,網絡生態建構趨于豐富和完善,互聯網已日益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發布的《第3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報告》指出,截至 2016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7.31億,普及率達到53.2%,超過全球平均水平3.1個百分點,超過亞洲平均水平7.6個百分點。全年共計新增網民4299萬人,增長率為6.2%。網民規模的增長,催生了巨大的網絡市場,擴大了網上購物、網上閱讀、電子商務、網絡社交等諸多網上體驗范圍,截至2016年12月,網絡文學用戶規模達到3.33億,較去年底增加3645萬,占網民總體的45.6%,其中手機網絡文學用戶規模為3.04億,較去年底增加4469萬,占手機網民的43.7%,網絡文學已經得到了迅猛的發展,但網絡文學依然存在作品思想內容格調不高,反映現實題材較少,藝術手法比較粗糙,有些作品媚俗嘩眾等問題。
加強網站從業者素質建設。文學網站對網絡文學創作的影響力是不言而喻的,甚至可以說,有什么樣的文學網站,就有什么樣的網絡文學。要加強對網站編輯們專業能力及綜合素質的培養,組建起一支專業能力強、技術好的人才隊伍。加強網站編輯們對互聯網政策法規、出版方針等方面的理解,使網站編輯們在處理互聯網出版物遇到的敏感問題、民族宗教問題時能夠游刃有余。同時還要加強網站編輯在經營管理方面的業務知識能力水平,使其能正確引導網絡作家的創作方向,確保網絡文學作品的質量,提升網絡文學的可閱讀性和文學性;投入一定的財力和物力加大對網站的網絡作者們的培養力度。在平時可以定期的邀請一些知名作家、文學評論家及其他方面的專家學者等為網絡作家進行相關的網絡創作和寫作等方面的培訓,這樣不僅能幫助一些網絡作家們開拓視野,同時還能豐富他們的文學修養和文化知識等。
吸收大眾文化,培育精英文化。在網絡文學創作方面,牢固樹立精英文學、精品文學的創作思維,努力把網絡文學變成民族優秀文化的傳承者。這就要求網絡作家在創作的過程中,重視網絡文學的藝術審美,始終把塑造精英文學作為奮斗目標。其次,在網絡文學語言的使用上,只有嚴格遵循規范、合理的文學語言使用模式,網絡文學才能從根本上與傳統文學相接軌。同時呼喚具有大師級的文學巨匠參與到網絡文學中來,因為在網絡時代,名人的宣傳效應或許能對文學發展起到指導性作用;在網絡文學的宣傳機制匕要從根本端正文學創作的動機,將傳統文學創作的有益經驗介紹到絡文學中來,真正讓網絡文學成為大眾下的精英文化。
加強行業自治管理。行業自律能夠很好的保障同行業內的公平競爭和正當利益,促進行業發展。目前,針對我國網絡文學、網絡文學網站等行業的自律委員會等機構組織還不完善,不能合理有效地對相關行業進行有效監管。因此,在我國成立網絡文學、網絡文學網站行業相關的自律委員會或相關的監管組織是十分必要的,這樣不僅可以加強行業內部各網站之間組織交流合作,同時還能更好地對我國的網絡文化市場進行服務和監督。
3.從《第一次的親密接觸》到《瑯琊榜》 網絡文學走過20年
來源:文匯報http://wenhui.news365.com.cn/html/2017-05/11/content_553970.html
摘 要:
1999年,被認為是華語網絡文學起點的痞子蔡的小說《第一次的親密接觸》,在網絡流行一年之后,出版了紙質版,當時是我為這部書寫了序,題目是《讓時間去說》,表達了對于網絡文學未來的樂觀的期許。從那時到現在時間已經過去了十八年,時間真的說了許多許多。
現在中國的網絡文學已經變成了不可忽視的重要的文學現象,已經成為了年青一代閱讀不可或缺的文化資源,也對影視劇的創作等方面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力。同時從世界文學的角度觀察,以中國為中心的以中文寫作的網絡文學可謂是一枝獨秀,它的成熟的程度和獨特的運作方式都是世界其他語言的文學難以比擬的。現在看來,中國的網絡文學在整個全球的文學發展中,也有了自己的獨到地位和意義。
網絡文學現在已經形成了和紙質文學不同的文學特性:
首先,網絡寫作為中國正在方興未艾的“類型”化的文學提供了廣闊的園地,網絡中諸如玄幻、穿越、盜墓等“架空”類型的小說,給了許多青少年讀者新的想象力展現的可能,同時也獲得了許多忠實的讀者。與此同時,如表現年輕讀者在人生中所遇到的個人問題和挑戰的小說如感情、職場等小說也受到了歡迎。這些小說“類型”在傳統的文學評價系統中地位不高,處于邊緣。而網絡的崛起其實正是和中國的高速發展的時期同步,這就為這樣一些小說類型在傳統的紙面出版業尚未意識到其新的趨勢的空間中有了重要的作為。
網絡文學形成了以超大型作品和短小的故事分立為特性的寫作路徑。網絡文學的大作品普遍都是幾百萬字,而小作品一般都短小而精彩,如“睡前故事”等都在千字左右甚至更短小,或抒情或幽默。可以說,手機時代,移動屏幕上的閱讀,正在向兩極變化,長的越長,短的越短,要么閱讀上百萬幾百萬字的大部頭,要么閱讀段子。
網絡文學和青少年讀者之間的緊密的聯系,其實會對未來文學的發展形態產生重要影響。這些新的形態是和網絡文學的讀者的構成緊密聯系的。網絡閱讀的讀者主要是青少年讀者,他們的閱讀趣味實際上支配著網絡文學的走向。于是網絡文學就天然地具有“80后”和“90后”的文化烙印。他們沒有歷史重負,更注重表現自我的想象力和個體生命的細微感受,也從自身的角度理解和關注社會和全球問題。
網絡文學也創造出了自己的具有特色的收入模式和良性運營的路徑。讀者和作者的關系也遠較傳統紙面文學緊密,雙方在網絡上互動頻繁,作者對讀者的需求非常熟悉,讀者對于作者的影響也是即時性的。作者每天在網上要貼出自己作品的當日的部分,而讀者每天的追捧閱讀和品評也非常及時。這樣的一種通過網絡互動創造了一種新的讀者和作者的關系,這是傳統的紙面文學不能比擬的。
網絡文學既是一個擁有非常廣闊讀者群的文學現象,也是不少以寫作為志業的年輕人的生活方式。從全球看,以中文寫作的網絡文學的活躍程度、讀者數量、影響力和鮮明的特色都是其他語言的網絡文學難以匹敵的。中文網絡里通過早期的借鑒和模仿,已經形成了獨到的模式。這和阿里巴巴、微信等一起組成具有本土特色的網絡文化的創新的一部分。許多網絡文學作品也為后來的影視改編等提供了素材和原本,不少青年人喜聞樂見的影視作品都來自網絡文學的改編。當然網絡文學的作品也還良莠不齊,有些作品顯然已經具有了獨到的文學價值,也有不少粗制濫造之作。但社會和公眾以及傳統的文學界已經需要對十多年來中國網絡文學的發展予以高度的重視,也需要對它的未來發展有持續的關注。這既是一種基于互聯網的新的文化想象力的涌現,也是中國文化中經過年輕人創造的文化形式,它尚不成熟,但其生命力旺盛,也具有對于世界其他社會文學難以比擬的活力。關注其未來發展,為其健康發展提供更多的空間,應該是社會所關切的。
四、影視改編
1.縱論文學文本與影視闡釋:人民日報對話汪守德(文藝評論家)、王麗萍(編劇)、孔笙(導演)、申捷(編劇)
來源:人民日報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17-05/12/nw.D110000renmrb_20170512_2-24.htm
摘 要:
一部部文學經典通過影視改編,服務于千千萬萬的大眾,實踐證明,這種跨文本的二度創作是經典傳播的有效方式。從傳統文學到網絡小說,各類文學作品的影視闡釋是文化傳承的關鍵環節,也是建設文化強國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徑。在此,我們邀請評論家與活躍在一線的影視編創者一同探討,分享他們的經驗與思考。
核心閱讀:
●影視改編是一種藝術創造,必須把小說特有的文學結構打散,按照影像敘事的思維進行拆解和重組,確保觀眾能夠通過影像來理解人物、進入故事
●對于名著的改編,哆哆嗦嗦地“跪著改”是出不來好作品的,只會束縛創造力;另一方面,改編要忠于原著的精神和思想,而不是借改編之名歪曲、解構甚至糟踏原著
●改編和原創都必須要從創作者的身體里生長出來。改編時,要與書中的人物同喜同悲;原創時,同樣也要把一個外在的題材轉化為牽動自己心靈的故事
●情感的真實能夠讓觀眾有所感動、有所共鳴,觀眾就是創作者的老師,創作者的真誠和努力,觀眾是看得到的
2.小說IP改編影視大熱,資本大量涌入
來源:重慶晚報http://www.cqwb.com.cn/cqwb/html/2017-05/11/content_524186.htm
摘 要:
5月隨著《人民的名義》、《青云志》、《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擇天記》等由小說改編的影視劇在銀幕上熱播,市場上掀起了一場小說IP爭奪戰。眾多像至善基金一樣重視文化產業的資本紛紛投向那些曾經或現在火爆全網的小說,將其或改編成電影、電視劇,甚至是以動畫的形式播出。
目前,我國正處于一個文化服務業快速增長的時期。據了解,我國文化消費綜合指數持續增長,由2013年的73.7增至2016年的81.5,平均增長率為3.4%。中國正處于文化消費發展的大好時期,文化消費能力和水平將迎來快速增長的黃金時代。因此,資本把目光瞄準向各大熱的小說IP,買下一個個在網絡上擁有大批粉絲讀者和熱度的小說影視改編版權。以文化產業為公司投資重點的至善基金,就投資了部分有當紅網絡小說改編版權的企業。
以內容為導向,產業鏈為核心,將是未來投資小說IP的主要模式。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的影視基金超過20只,大多成立于2014和2015年,還有更多像至善基金這樣,專注于文化產業的基金的進入也讓競爭加劇。新生力量的快速發展帶來了激烈的市場拼爭,特別是對于優質小說IP和大熱明星的追逐,在過去兩年中基于數量比拼的“跑馬圈地”基本已經完成,接下來將是比拼優質內容和強大產業鏈條的競爭階段。
3.馬伯庸新作 望古神話之《白蛇疾聞錄》影視改編啟動
來源:光明網http://reader.gmw.cn/2017-05/10/content_24437450.htm
摘 要:
日前,盡管已被多次搬上熒屏,但是作為中國百姓家喻戶曉的白蛇傳故事卻從未停止過影視改編的熱潮。近日,備受關注的楊紫版《白蛇傳說》還未殺青,又有一部白蛇傳相關網絡小說啟動了影視改編工作,這是知名網絡文學大神馬伯庸2017新作《望古神話之白蛇疾聞錄》。該作品2017年1月16日于天地中文網在線連載以來,不到三個月單平臺閱讀即破千萬,微博話題參與人數超過1500萬,百度小說風云榜武俠仙俠榜第四名,可謂實力圈粉,人氣高漲。
據悉,《白蛇疾聞錄》的IP版權方——博易創為與新線索電影達成合作,將共同投資開發制作《白蛇疾聞錄》的超級網劇,總投資額將達1.5億,預計2017年內開機,2018年上線。博易創為是行業領先的IP運營者(股票代碼:836025),新線索電影是一家專業影視制作公司,依托復合亞類型創作經驗優勢,根據臺網影視需求進行差異化定位改編,雙方聯合開發《白蛇疾聞錄》,可謂是強強聯合、資源互補。
基于望古神話世界觀體的設定,《白蛇疾聞錄》劇情線索更具玄幻色彩。秦末劉邦斬蛇起義,蛇身被斬為兩截,化為一雌一雄兩條蛇,雄蛇后被鎮壓在臨安城下,雌蛇白素貞修煉千年后與人類許仙相愛相伴。就在許仙與白素貞在這片人妖和諧共處的樂土中幸福生活之時,誰想臨安城突發瘟疫,妖毒肆虐、毒化人橫行,全城百姓面臨毀滅之危機……許仙與白素貞帶領小青協同臨安官府極力救世,卻發現事情遠不像他們想得那樣簡單……
4.《拳皇》確認將改編CG、真人電影、電視劇
來源:中國日報網http://cnews.chinadaily.com.cn/2017-05/10/content_29280777.htm
摘 要:
在5月10日舉行的SNK中國《THE KING OF FIGHTERS》聯合發布會上,SNK中國高層談到了拳皇這個IP在游戲、動漫、影視、衍生品等多個領域的發展計劃。其中影視層面,SNK計劃將《拳皇》改編成全CG電影、真人版電影及更多季播電視劇,還給出了概念圖。
SNK高層談到,這一舉動是希望能夠從多個層面讓新老玩家對拳皇更加了解。《拳皇》作為一款格斗游戲,除了技術層面的成長性之外,劇情相對薄弱。所以,官方也希望玩家能夠通過這些方面的內容來讓加深對拳皇文化的理解。
5.國內IP不夠用,盯上國外了?《魂斗羅》要拍國產真人電影
來源:紅網http://ent.rednet.cn/c/2017/05/11/4290530.htm
摘 要:
近經典游戲《魂斗羅》要拍真人電影版了,而且是國內影視公司操刀。
曾因為貪玩《魂斗羅》而被父母“混合雙打”的80后們,看到又一部童年經典要拍真人版,你怕不怕?卡帶游戲《魂斗羅》,中國70后、80后的童年記憶里幾乎都有它的身影。這款著名的日本游戲于1987年誕生了第一款,之后迅速在全球引爆游戲熱浪。
獲得這個世界知名IP影視改編權的,是星光燦爛影業有限公司。該公司CEO魏楠談起將《魂斗羅》搬上大銀幕,可謂“雄心勃勃”:“魂斗羅”是一個世界級的IP,所以制作的規格和水準必須上檔次,“必須對得起童年,讓游戲迷和影迷都能認可這部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