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月之后,大理寺卿黃雅生來到謹身殿向朱元璋稟報:“啟稟陛下,經過大理寺審問和調查,在秦淮河上花天酒地的官員中間,有知府五人,同知七人,通判五人,知縣六人。這二十三人都有貪污劣跡,其中貪得最多的是荊州知府林萬泉,他貪污了三萬二千一百貫;其次是徽州同知康青壽,他貪污了二萬五千三百貫;開封同知吳至清貪污了二萬一千七百貫;大同同知周大為貪污了一萬八千六百貫;南陽同知王太平貪污了一萬六千四百二十貫。其他的貪污數額都在一萬五千至五千貫之間。”
朱標在旁邊的桌上替朱元璋整理文書,他驚詫地望著黃雅生,似乎不相信這個結果。
朱元璋氣惱地拍了一下桌子:“難怪他們如此奢糜,公然敢在京城醉生夢死、狎妓作樂!當官的個個都這樣貪婪,老百姓豈能得活!”
黃雅生將三份材料遞給朱元璋,朱元璋翻閱了一遍,氣憤地說:“你們大理寺只判他們斬首示眾,太輕了,既便宜了他們,也不足以警示百官!”
“敬請陛下裁決。”黃雅生清楚,國法在皇帝面前,只是一個任他拿捏的玩物。冷靜之時,他能依法裁決;盛怒之下,他就刑上加刑,處置得非常殘酷。
朱元璋瞪著眼指著黃雅生說:“不僅要從重處死他們,而且要讓他們不得好死!這些人一律凌遲處死,其家的成人知情不報,同享贓款,一律斬首!”
黃雅生不想勸諫,這些貪官反正是死,殘酷一些也無妨。
朱標驚詫地望著朱元璋:“父皇,兒臣以為,貪污六十貫以上就得依法處死,貪污上萬貫理當從重處以凌遲刑,不過,能不能不殺他們的家屬?”
朱元璋搖搖頭:“你試一試,如果在街上摔破一只碗,留意看的人肯定很少;如果你在街上一連摔破一百只碗,滿街的人都會圍過來看。殺貪官也是這樣,不殺則已,要殺就殺得有聲有勢,只有這樣,才能產生威懾力。”
朱標:“兒臣擔心,殺得太多,會不會遭來議論?秦始皇殺了四百多個方士,被誹議了一千多年。”
朱元璋沉下臉來:“秦始皇不是殺多了,而是殺少了。他如果把六國的貴族都殺了,秦朝就不可能那么快就被推翻了。標兒,不要太書生氣。我們是在亂世之后立國,只能從重從快施法;等到太平之世時,才能從輕從緩。”
朱標見朱元璋動氣了,只好不吭聲。
杜道安將朱元璋的口諭筆錄遞給朱元璋,朱元璋簽署之后,交給黃雅生,令他將處決決定連同貪官們的罪行材料一起送刑部執行。
守門的宦者進來稟報:“陛下,您要召見的韓宜可已經來了,正在門外等候。”
朱元璋的情緒一下子調整不過來,板著臉說:“傳他覲見!”
韓宜可進入謹身殿,他自認為從未見過皇帝,也不知皇帝為何事召見他。自進門起,他就不敢正眼看皇帝,心中七上八下地跪在朱元璋的面前:“微臣恭請陛下圣安!”
朱元璋:“韓宜可,抬起頭來,你還認得朕嗎?”
韓宜可抬眼望了一眼朱元璋,覺得好象在哪里見過,猛然間他想起來了,驚詫地說:“是不是在桃葉渡的小酒店里……唉呀!微臣有眼無珠,當時不知是陛下!”韓宜可趕緊趴在地上,連連叩頭:“微臣該死,請陛下重責微臣無禮!”
朱元璋笑了笑:“不知不為錯,不要叩頭了,朕有話問你。”
韓宜可停止叩頭,但仍趴在地上:“陛下請問。”
朱元璋:“那一天,你說得好,一旦得志,就要反腐恤民。朕問你,一旦你得志,若有三品以上的大臣貪污,朝廷派你去緝查,你敢嗎?”
韓宜可:“若是奉命緝查,既有朝廷撐腰,也有國法可依,微臣又嫉惡如仇,別說是三品,就是一品大臣,微臣也敢緝查。”
朱元璋微微點頭:“假如皇親國戚之中有人貪污,你敢緝查嗎?”
韓宜可:“微臣只認朝廷之命,只認國法。不論是哪位皇親國戚,只要他犯了法,微臣都敢依法緝查。”
朱元璋:“假若他要暗殺你和你的親屬,你怕不怕?”
韓宜可:“武將能舍身上陣殺敵,文官也能舍身懲治貪官污吏。為肅清吏治而死,死得其所。為報陛下知遇之恩,微臣甘愿肝腦涂地。”
這家伙跟他的師兄鄭士元一個樣,值得重用。朱元璋滿意地捋了一下胡須,說:“很好,朕決定任命你為御史臺殿中侍御史,正七品,你意下如何?”
韓宜可一驚,抬起頭來直愣愣地望著朱元璋:“陛下,微臣只是個九品教授,又沒立功,怎么能一下子升為正七品?”
朱元璋:“怎么沒立功?你幫朝廷逮著了一船的貪官污吏,這不是功又是什么?”
韓宜可:“陛下,微臣以為,就算是功,也只是小功,不配陛下如此重賞。”
朱元璋微笑地說:“那你就赴任之后再補功吧。”
韓宜可沒想到朱元璋這樣看重他,感動地趴下叩拜:“承蒙陛下器重,微臣一定鞠躬盡瘁,全力反腐恤民,不負陛下厚望。”
朱元璋鄭重地說:“監察官,既是朝廷的耳目,又要糾劾奸邪、辯明冤枉、整肅官風。責任重,難度大。打鐵先得自身硬,要干好這差事,首先自己要清正廉潔,剛直不阿。”
韓宜可:“陛下的教誨,微臣時刻銘記在心。”
朱元璋:“東漢有位叫董宣的洛陽縣令,他上任那天,沒有坐車,也沒騎馬,而是讓衙役抬著一口棺材跟著他進了縣衙門。為什么?因為洛陽是京都,皇親國戚云集。他們許多人貪贓枉法,要懲治他們,沒有決死之心是不行的。湖陽長公主有個家奴仗勢殺人,湖陽長公主百般包庇,董宣不畏權貴,硬是當著湖陽長公主的面將她的家奴抓去殺了。一位大臣的兒子大肆收刮民財,亂殺無辜,也被董宣抓去宰了。不僅大臣們敬畏董宣,就連皇帝也敬佩他。為什么?不僅僅是他執法嚴厲,剛正不阿,還因為他清廉無私。他去世時,家中只有破棉被三條,麥子一斗,劉秀知道后,感動得直流眼淚。韓宜可,當監察官,就應當有董宣這種品格。”
韓宜可:“陛下講這個故事,意味深長,微臣很受教育。微臣一定以董宣為榜樣,做一位稱職的監察官。”
朱元璋:“回去準備一下,明天到御史臺報到。”
“遵命。”韓宜可退下,走出謹身殿后,他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興奮地揮了幾下手。他真沒想到能夠巧遇皇帝,而且能得到皇帝的賞識和重用。施展抱負有望了,光宗耀祖有望了!若不是還在皇宮,他就會跪下來仰天大吼幾聲。
關于長江中文網 | 客服中心 | 榜單說明 | 加入我們 | 網站地圖 | 熱書地圖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鄂網文【2019】4555 271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鄂字5號 增值電信業務許可證:鄂B2-20120044 鄂ICP備16020266號-5
客服電話 010-53538876 湖北省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百度統計
發表評論
溫馨提示:請不要從WORD中直接復制書評,會造成格式錯誤。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