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還沒走出門呢,就被賭場老板給攔住了:“站住!這倆人還欠我的賭債沒還!”
心蓮停下腳步:“欠了多少錢?”
“三千塊!”
“什么!”心蓮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這筆巨款足以讓她兩家店鋪關門了。
“到底怎么回事?你倆跟我說清楚!”她厲聲朝面前的兩人說。
志堅“哇”一聲嚎啕著跪在了心蓮腳邊:“心蓮姨,對不起!我本來不想來,都是劉叔,他自己經常來,輸了就偷餐館的營業款,我要告訴你,他就哄我,最后把我也帶到這里來,我們一起賭,輸了就想翻本。結果越輸越深,還倒欠老板三千塊了……”
心蓮只覺眼前一黑,差點昏厥過去,她萬萬沒想到事情已經到了這樣不可挽回的地步。
賭場老板又揪著不肯放人,心蓮沒辦法,只得先回去籌錢。市里的店被破壞得一踏糊涂,花了一大筆錢裝修,剛開始重新營業,之前的一點積蓄已經全部用于買那套住房了,如今短時間上哪弄三千塊去?可是兩個大活人還被扣著呢!由于自己的疏忽讓小小年紀的志堅沒學好,心蓮覺得很對不起大興哥和死去的磨盤嫂。無論如何,她必須把他們贖出來!
她只得將鄉里的老餐館和市里剛剛裝修過的新餐館均折價進行轉讓,這才勉強湊夠數目,將兩人弄了回來。
瓜姐氣得恨不能吐血,她橫下一條心,這次不跟劉哥離婚誓不罷休!劉哥也覺得實在沒臉,只好乖乖地在離婚協議上簽了字,一個人灰溜溜地走了。
心蓮唯有苦笑。她覺得自己并不算貪心啊,只是想讓家人過上好一點的日子而已,怎么命運捉弄起來,就像《漁夫和金魚的故事》里的那個老太婆呢,一眨眼,就又把她打回了原形!
她將志堅和瓜姐介紹給生意上結識的同行餐館,讓他們先去別人店里幫幫忙。至于她自己,哪里摔倒哪里爬起來吧!她想現在干點什么來養家糊口,重操舊業賣早餐去?可她現在已經拿不出半分錢租固定攤位了。
她在家里做好家鄉的各類小吃:發糕、鍋盔、米酒等,用一個小三輪車推了,走街串巷到處叫賣。這樣雖然辛苦,但有一個好處,就是不需交任何費用。夏天里,她的車上會準備一大桶自己煮的焌米茶,在有客人買了小吃后,便免費送人一碗冰涼爽滑的米茶水。吃過的人許多就有了惦記,覺得這女人不錯,不但小吃味道好,還為人大方,很會做生意,便走多遠尋都要尋到她的小車前買東西。
柳強已經快十歲了,個頭竄高了不少,但智商永遠停留在四、五歲。他天天隨著心蓮一起出攤,給心蓮做伴。
當流動攤販,最怕的就是碰到檢查了,一不小心,就會被掀了攤子。心蓮的三輪車轱轆被卸走了無數次,每次都是求爺爺告奶奶人托人才能拿回來。她便教柳強認清執法人員的裝束,交待說:“下回遠遠地發現了這種戴大蓋帽的快點告訴媽媽!”
柳強非常忠于自己的職責,凡是看到工商的、稅務的、公安的……走在街上的大蓋帽,一律喊叫:“媽媽,大蓋帽來啦,快跑!”便拉著心蓮飛跑,錯跑了幾次,放過了很多生意,令心蓮對這個傻兒子有些哭笑不得。
一個陰雨天,攤販和行人都比往常少,心蓮帶著柳強找到一處不錯的地段,剛將車支好,便來了生意,心蓮趕緊忙活起來。一對夫妻挑著擔子過來,硬說這塊地是他們的。心蓮便說:“大家都是做流動生意的,哪塊地也沒說固定分給誰,按先來后到最公平合理吧。”
那對夫妻見一個瘦弱女人帶著個孩子,便氣勢強旺起來,女的罵罵咧咧,男的就動手推搡起來。柳強見媽媽被人欺負,跑過去抱住那男人的胳膊狠狠地咬了一口,說:“不準欺負我媽媽!”
男人被咬得齜牙咧嘴,用力甩脫,伸手就是一耳刮子扇過來,然后提起衣領就將他摔到地上,柳強鼻子磕在水泥地面上,立馬血流如注,臉也又紅又腫。心蓮見娘倆勢單力薄,知道爭不過,只得拉起兒子推著三輪車屈辱地離去。
找到一處空地,心蓮將車停下,坐在臺階上為柳強擦著滿臉的血水,問他“疼不疼?”然后流下了心酸的眼淚。柳強嘻笑著望著媽媽,抬起手拭去心蓮臉上的淚水:“不疼,小強保護媽媽!”
娘倆就這樣推著三輪車風里來雨里去,收入倒也能勉強混個溫飽。在這期間,心蓮到底咬牙把大專文憑拿到了手。
一天,一家糧油店的老板在買心蓮的小吃后,又喝了她提供的免費米茶,感覺不錯,問這煮茶的米是不是心蓮自己焙的,心蓮說是。
老板便說:“那你明天先給我送五十斤焙好的米來,我放到店里賣著試試看。”
心蓮沒想到這種鄉下家家戶戶都喝的廉價東西竟然還能在商店出售呢,會有人來買嗎?管它呢,先做了再說!她回到家里精心焙好五十斤大米,次日便送到糧油店。
一周后,糧油店老板碰到她,說米茶已賣完,讓再送一百斤去。原來還真有人對這個東西感興趣哪!心蓮趕緊又焙好一百斤送去,老板將上次的五十斤米茶款交到心蓮手上。握著手上的一疊鈔票,心蓮似乎看到了一種新的希望。
從此走街串巷兜售小吃時,她總會特別留意那些糧油特產店,一旦看見了便走進去,向人們推銷她的手工焌米茶,漸漸的,江原市的許多商店便都有心蓮送的焌米茶銷售了。
正當心蓮以為時來運轉之時,不料沒過多久,找她要米茶的店主卻漸漸少了,心蓮不明所以,通過偷偷觀察,她發現許多店里仍在賣米茶,但卻是找別人進的貨。她明白是有人也發現了商機,通過其他渠道搶占了自己的份額。她分析:這種焙米技術還是門檻太低,只要架口鍋,掌握好火候,人人都能焙出來,當然有競爭是很正常的了。
怎么辦?要想生存,只能求新求變,在技術上領先別人,讓別人無法模仿才行。
一天,心蓮在一家糧油店聽幾位顧客在議論:“這個焌米茶好是好,就是吃起來太麻煩太費時間了,要是能像快餐面一樣一泡即食就好了。”
另一個說:“是啊,有時出差,旅行,特別想這個東西吃,要是能做成包裝好看的小袋裝,既便于攜帶,送人也方便。不然真像別人說的“焌米茶好吃不好帶,要吃只有再跑來。”
……
他們的對話,給了心蓮很大的啟發,她又進行了一段時間更加細致的市場調查,發現焌米茶不光本地人,連外地客人喝了也是贊不絕口,這就證明這種食品應該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可以通過改良讓這種廉價產品登上大雅之堂,走進商場、走進超市、走進千家萬戶。到時侯,這個市場需求就無法想像了。
心蓮心里便有了初步的方向:她要研究出一種免煮即食焌米茶,既健康、又瘦身,讓這種傳統食品在自己手上煥發新的生命!
她采購回幾十種形態不同的原料用米,家里的走廊上擺滿了炒制用的各類爐灶以及奇奇怪怪的壇壇罐罐器皿。那段時間,心蓮就像著了魔一樣,滿腦子想的都是焌米茶。就連晚上睡覺,躺在床上,她也在思考怎么攻破一道道技術難關。
對試驗失敗的產品,心蓮只得將它們煮煮自己吃。家里便一日三餐天天吃不完的焌米茶,喝得每個人肚里水直晃蕩。放學回家的袁柳們,一看亂糟糟的家里,傻不拉唧的弟弟和魂不守舍的母親,便氣不打一處來:“這個家簡直成了收破爛的了,成天喝焌米茶算什么?還不如不回來呢!”
心蓮陪著笑臉,盡力給孩子弄一桌可口的飯菜,然后繼續沉浸于自己的研制世界里……
經過近千次的試驗研發,一種集健康、美味、方便于一體的新型焌米茶終于在心蓮手上產生了!心蓮將新產品先提供給家人和親朋們享用,她給大家演示:把研制的大米放入適量到碗中,沖入開水,蓋上碗蓋,三分鐘后揭開,一碗黃澄澄、亮晶晶的米茶水呈現在面前,端起一喝,那個清涼爽利!
她隨即小心翼翼投放少量產品到市場中,觀察反應,結果無一例外收獲了滿滿的好評。一些商家紛紛找她下訂單,并提前支付了預訂金。
關于長江中文網 | 客服中心 | 榜單說明 | 加入我們 | 網站地圖 | 熱書地圖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鄂網文【2019】4555 271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鄂字5號 增值電信業務許可證:鄂B2-20120044 鄂ICP備16020266號-5
客服電話 010-53538876 湖北省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百度統計
發表評論
溫馨提示:請不要從WORD中直接復制書評,會造成格式錯誤。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