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出版行情參考(長江中文網)第16-09-12期
作者:長江中文網 時間:2016-10-13 13:50:24
一、數字出版
1.看看中版集團、鳳凰集團的數字出版之路:戰略和實踐
來源:中華讀書報業界 2016-09-07
摘要:當前,以數字技術驅動的各種新業態頻現,技術創新、標準制定、新業態的培育等領域的交流更加密切。加強互聯網思維,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在內容、渠道、平臺、營銷、管理等方面的全面融合已是趨勢之一。在促進媒體融合的同時,也要考慮文化影響力和經濟體量的增長,打造強主業、跨行業的出版企業。中國出版集團走的正是這樣一條融合發展道路。中國出版集團開展了新興出版的探索與實踐,其中最重要的體現就是自出版的突破。王濤舉例:其一,“影像中國”項目打造了一個作品的匯聚、交易、定制和出版為一體的復合出版工程。其二,“詩詞中國”項目以傳播中國優秀的傳統詩詞文化為目標,與中國最大的互聯網運營公司展開合作,打造了一個即時交付,具有創作、傳播功能的移動平臺。
分析:未來五年,中國出版集團將會全面完成流程復合化出產的生產鏈、和多元化產品經營鏈的建設,打造大眾數字出版資源的聚集平臺和專業數據的數據庫,建設成若干支柱性數字化運營和服務平臺,實現出版價值最大化。
2.長江傳媒:深入布局教育行業 打通數字出版全產業鏈
來源:數字出版在線 2016-09-09
摘要:出版傳媒業務穩定增長,大宗商品貿易業務規模快速提升。公司是湖北省最大的國有出版傳媒集團,占有湖北省中小學教材獨家發行權。公司正在進行數字化轉型,已初步形成一個數字產業園區、三大基礎信息化系統、五大骨干數字創新應用平臺的數字化創新運營體系,整體而言,公司教育出版業務比較穩定。受益于“互聯網+”政策,在線教育強勢崛起。在政策環境、社會環境和技術環境的推動下,在線教育市場將會繼續保持高速發展的狀態,預計2017年內在線教育市場規模有望達到2800億元,移動在線教育市場規模有望達到30億元。政策環境促進在線教育崛起,社會環境需要在線教育崛起,技術環境加快在線教育崛起。
分析:拓展線上渠道,開啟k12教育增長空間。愛立方積極實踐“互聯網+”的營銷模式,下屬博盛公司大力打造“長江傳媒K12在線教育綜合服務平臺”。長江傳媒作為湖北省最大的教育出版傳媒集團,擁有大量的線下教育資源,可以通過在線教育平臺擺脫傳統教育資源受地域限制的弊端,覆蓋更多的學生數量,從而獲得大量的用戶流量和收入分成,協同作用十分明顯,大幅提升公司教育資源的利用效率。
3.第四屆全國出版物館配館建交易會數字出版成亮點
來源:中國經濟網 2016-09-10
摘要:記者走進黑龍江出版集團數字體驗區,發現很多來賓被“智慧教室”互動教學的場景吸引住了。工作人員現場講解,智慧教室是一個O2O適性教與學區域云的解決方案,提供教育使用者的學生、教師、家長透過科技手段增進協同合作的學習共同體,并促進教師利用科技手段完成教學互動、翻轉、適性的學習變革。這個智慧教室同時還涵蓋在線學習、閱讀創想、適性補救及智慧保健等,教師可在云平臺上隨時獲取分布在后臺系統的課件資源、題庫資源、學生的歷史評價信息等,并通過手中的移動終端即時傳達給學生,同時學生通過互動學習生成的各類學習成果,都能夠自動通過無線網絡被后臺的服務器所記錄,為老師分析總結課堂授課模式和測評學生的學習效果提供依據。在體驗區的“人教數字校園”,記者看到這款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和黑龍江出版集團共同研發的人教版教材實現了完全同步配套電子化。據工作人員介紹,這除了能把教材上的內容生動地再現外,還能對教材進行補充和拓展。這樣一個融合了傳統教學和新媒體教學的產品能夠給教師和學生帶來全方位的教育解決方案,能夠讓教學更生動,讓課堂更互動,更多為教師減輕負擔,并激發學生興趣。
分析:黑龍江出版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李久軍告訴記者,“十二五”以來,黑龍江出版集團力推實體書店轉型升級,打造了果戈里書店、普希金書店等系列文化地標,引領了全國“書店革命”大潮,并已成立新媒體集團、數媒公司,利用集團資源優勢,整合教育科技服務商學創教育,整體打造包含資源+平臺+軟件+硬件+服務智慧學習解決方案。
4.掌閱現身中國—東盟博覽會,助力文化“一帶一路”
來源:數字出版在線 2016-09-11
摘要:9月10日,在第十三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召開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在南寧與出席中國―東盟信息港論壇的主要嘉賓及中外企業家代表合影。掌閱科技創始人張凌云是唯一受邀的互聯網文化企業代表。掌閱此次作為互聯網文化企業代表參會,充分體現了國家對文化走出去的重視。掌閱從2015年7月開始其國際化征程,因其用戶積累和技術優勢,迅速在一些國家和地區打開了市場。目前,掌閱旗下的掌閱iReader已在全球多個國家的閱讀類APP上銷售排名第一。東盟各國是掌閱的重要市場,掌閱與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的主流出版社迅速建立起合作,增加了本地化內容,形成了“用戶-內容-付費”的良性循環。
分析:如今在馬來西亞、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掌閱iReader市場份額穩居閱讀類應用前列。為進一步擴大中國文化的影響力,今年第四季度,掌閱將在韓國、泰國、越南、印尼等國建立內容翻譯分發平臺,將掌閱在當地受歡迎的中文內容翻譯成當地語言并進行分發。
二、網絡文學
1.隔壁總裁是條狗?訂制網文IP能走多遠
來源: 澎湃新聞網 2016-09-08
摘要:吳玉江表示自己的團隊是傳統電視劇制作出身,習慣了傳統領域、傳統思維、傳統途徑,網文《神犬小七》是他們團隊的一次全新嘗試。至于電視劇IP如何轉化成網文?他稱,只要保留基本要素:狗狗、劇名,保證作品內容溫暖、正能量,他們愿意接近二次元的需求。雖然愿意嘗試網劇形式,但吳玉江明確表示,電視劇的第三季還是會采用編劇原創劇本,而不會根據網絡小說改編他指出,“網文《神犬小七》,甚至說絕大部分網絡小說很難直接轉換成電視劇,網文是更有網感、二次元的表達方式,比方說 隔壁總裁是條狗 這樣的劇情,電視劇很難呈現,網劇才是有可能的。”看劇的觀眾很容易發現,網劇、電視劇制作的標準存在差異,甚至同一部劇在衛視與網絡播放都可能使用不同版本,這是由不同的審查標準導致的,同時也直接讓觀眾群體產生分層。吳玉江分析道,“現在的一些大IP能有如此大的影響力要感謝衛視推出了次黃金檔,先前那些IP很少進電視臺是因為那時衛視只有黃檔劇。次黃檔的審查相對黃金檔更寬松,使用的是自審模式,這樣就會造成審查的真空,網劇也同樣采用自審,客觀上造成自由空間就很大。”他以《余罪》為例稱,“要是《余罪》在黃檔劇播出,那播放的時候時肯定已經面目全非了,網劇與黃檔劇的審查尺度完全不一樣,《盜墓筆記》做黃檔劇也是不可能的。如果說網劇5分的話,那黃檔劇就是10分,是地級市標準與國家級標準的差別。”
分析:近年的IP熱燒火了一大批網文作者以及文學網站,但吳玉江認為外界高估了網文IP的轉化率。他說:“有些網文內容屬于審查尺度和社會認知邊緣類型,更適合轉化為網劇,有些則更適合改編為電影或電視劇,如何轉化需要非常專業的評估和操作能力。但事實上IP熱讓一大批專業化程度不高的人士涌進了創作隊伍,加上目前中國市場資本非理性助推、制作周期緊縮等因素推進下,這就造成了IP轉化率低下。”吳玉江直言網絡文學IP的過度消費、觀眾的審美疲勞以及網劇題材碰觸審查邊緣,IP的整體熱度將會下降。今年暑假有《青云志》《幻城》《九州天空城》等好幾個大IP,但收視率上看都沒出現《花千骨》這樣現象級的爆款,一方面視頻網站分流是一個原因,另外一方面就是IP熱正在消退。
2.網絡文學應為書香社會傳遞正能量
來源:中國教育報 2016-09-08
摘要:書香社會與網絡文學息息相關,這是由書香社會的價值屬性和全民閱讀的網絡化屬性決定的。據權威數據,截至2015年6月,我國網絡文學用戶規模達到2.85億人,占網民總體的42.6%,其中手機網絡文學用戶規模為2.49億人,較2014年底增加2282萬人,占手機網民的42%。雖然網絡文學用戶在網民中的占比尚未過半,但絕對數依然龐大,他們隨時隨地移動上網閱讀網絡文學作品,幾乎是清一色的“網生代”,他們的數字化生存方式及審美需求直接決定了網絡文學的生產與閱讀。所謂“網生代”,嚴格意義上是指以網絡化、數字化生存為主要生活方式,并且自覺或不自覺地認同于這種生存方式的人群。“90后”“00后”是“網生代”的主力軍。青少年的網絡文學閱讀與接受是書香社會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是建設書香社會的重要維度之一。
分析:網絡文學的主體既包括網絡文學作家,也包括網絡文學出版商、接受者和批評家。在網絡文學生產環節中,網絡文學出版商居于中心地位。它不僅僅是網絡文學實現的平臺、媒介,還是互聯網主體意志和創造性的體現者,正是它籌劃和運作了網絡文學生產,將網絡文學與閱讀市場無縫對接。在此意義上,網絡文學出版商的作用超越了人們對傳統出版機構的理解,對于構建書香社會而言,它的作用與價值不可低估。類型化、批量化、便捷化的網絡文學生產,一方面滿足了網絡文學愛好者特別是“網生代”的精神需求,另一方面也不斷地再生產出這種需求。中國網絡文學生產創造了專屬于自身的市場消費群體,這個群體擁有專屬于自己的網絡文學語言、風格偏好和審美價值取向。因此,網絡文學生產對于網絡文學閱讀具有強大的引領作用。
3.網文稱霸世界——歪果仁都在看中國網文
來源:百毒 2016-09-10
摘要:最近這些年,海外讀者也開始加入這個大型的中國網文讀書會。一些因為電視劇大火的網文如《瑯琊榜》、《步步驚心》、《何以笙簫默》等都有英文版。有許多讀者,自愿承擔了免費翻譯的工作,致力于推廣中國網文。Yohanna認為中文網絡小說有一大優勢就是題材和類型很多,可以給讀者提供不同選擇。比如武俠、仙俠、玄幻、都市等。很多題材在網上都有專門的論壇,讓讀者們翻譯、發布和討論這些小說。Yohanna最愛的還是“輕小說”。她認為輕小說特別適合外國讀者,因為它們一般都用較為簡單的語言表達,翻譯成英語也不會太難。她一開始是看日本的輕小說的,后來在網上瀏覽的時候發現了中文的輕小說,從此就愛上了這些小說,每天焦慮地等著翻譯更新。后來她決定自己翻,她在新加坡讀書所以會中文和英文,于是成立shiroyukitranslations.com這個網站來發布譯文,每章大概會有幾千到幾萬的閱讀量。Yohanna表示,翻譯成英文的中國網文在國外火不火,主要取決于網文的質量和翻譯速度兩個因素。Stanley認為海外讀者選擇看中國網文有兩方面原因,一是對中國文化感興趣,二是他們很熱愛某一種題材,也想看看中國網文這方面題材的作品。比如熱愛耽美的人也會想看中國的耽美文學。
分析:而近幾年來海外的翻譯和讀者開始接觸到了大量各式各樣的中文網文。尤其是仙俠和玄幻這兩種題材的崛起成為了于中文網文在國外傳播的契機。這些題材包含很多魔法、玄幻的元素,有一些甚至是從西方的幻想作品中借用的,所以對于西方讀者來說是容易接受的。比如,RWX翻譯的《盤龍》本來就是一本西方玄幻類小說,它的人物用了西式的姓名,它所描繪的魔幻世界也包含了許多魔法、巨龍、惡魔等元素。RWX指出,在海外中文譯作的數量和讀者人數都在增長,但是還比不上日語網文小說,更比不上直接閱讀西方網絡小說的人數,所以我們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我不確定現在對于中文網文(在海外的傳播)是不是一個‘黃金時代’,但這可能是一個讀者產生強烈興趣的開始。”
4.網絡文學大數據:年輕受眾占77% 都市言情最受歡迎
來源:TechWeb 2016-09-11
摘要:根據掌閱文學提供的數據顯示,網絡文學的受眾在男女比例方面相差無幾,男性讀者略多于女性讀者。從年齡分布上來看,網絡文學因為基于網絡平臺,語言更為貼近當下年輕人,所以受眾也普遍年輕化,21歲以下的讀者占到39%,22歲到29歲之間的讀者也占38%,29歲到39歲之間的讀者有13%,39歲以上的讀者占比10%。從這組數據中可以看出,29歲及以下的讀者占了整個網絡文學受眾的77%,絕大部分受眾集中在90后與00后之中。
分析:在掌閱公布的數據當中,都市言情類仍是讀者喜歡的主流作品,其次是玄幻、武俠和恐怖懸疑類作品。結合數據當中給出的最受歡迎網絡文學作品Top10來看,都市言情類作品占據半數,而玄幻武俠類如《武器大師》、《絕世劍神》等也同樣受到歡迎。值得注意的是,一經上線即進入榜單當中的《地府朋友圈》,與以往言情、懸疑類的網絡文學作品不同,“應用軟件”是其主要看點。有讀者評價,這類網絡文學作品有自己獨特的吸引力,無論是情節設定,還是人物和故事都能在“顛覆”與“搞笑”的同時反映現實生活。
5.中國網絡小說熱銷越南書展
來源:新華社 2016-09-11
摘要:在越南2016年秋季圖書展上,中國網絡小說受到出版社和讀者的熱捧。本次圖書展9日在河內開幕,60家出版發行、郵政和教育培訓單位參展,每天吸引上千名圖書愛好者前往參觀并購買圖書。除中國古典名著《三國演義》《孫子兵法》外,中國的網絡小說備受青睞。來自河內的大學生阮江文對新華社記者說,她尤其喜歡中國的偵探小說,“它們情節入勝,常常讓我手不釋卷”。丁墨是她最喜歡的中國小說作者,她已經閱讀過《如果蝸牛有愛情》《你和我的傾城時光》等許多丁墨的作品,“每次書展,我都會看看有沒有丁墨的新書,一睹為快”。另一名學生黎氏秋華說,她正考慮是否購買新出版的中國網絡作家玖月晞的《親愛的弗洛伊德》。她最喜歡的中國愛情小說包括桐華的《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和顧漫的《微微一笑很傾城》,因為小說里充滿了美好的情節,以及值得記憶的童年時光。
分析:AZ越南出版公司展出了新出版的中國歌手韓庚的《夜半三庚》。公司經理武氏海告訴記者,每個作者都有自己的風格,會吸引不同的讀者。有的書講述他們的生活和職業,有的書則講述其奮斗歷程。讀者們會找到最符合自己品味的書。武氏海說,據他觀察,近年來在越南熱銷的中國作家包括丁墨、張嘉佳和玖月晞。AZ越南出版公司今后將與這些作者保持合作,此外還準備出版一些中國成人漫畫故事系列。近5年來,越南翻譯出版中國圖書800余種,其中翻譯自中國網絡文學的占70%以上。
三、影視改編
1.復旦教授:中國的文學經典改編成影視 怎樣才能更有生命力?
來源: 中國財經時時網 2016-09-06
摘要:將茅盾的文學作品改編為影視作品,在華東師范大學教授毛尖看來,最大體會是“向現實主義傳統致敬”。“我們看鄭大圣的《蝕》,經常會找到現實對應,這就是現實主義的魅力,只要緊緊抓住現實主義的內核,就會發現歷史和現代的相似之處。今天,我們拍魯迅、茅盾的作品,這些東西肯定會在大銀幕上留下來。所謂抓各種藝術主張,還不如抓住功底最深厚的現實主義傳統經典。”除藝術主張外,另一個更現實的問題是,中國電影市場年度票房突破440億,但公認的中國影片佳作卻數量寥寥。上海影協副主席、上海戲劇學院教授石川直言:“如果拿電影去和國外交流,我們當下的國產片根本拿不出手。中國為什么不能像BBC那樣做文學遺產電影?他們就是從莎士比亞、狄更斯等作家作品一路拍下去。今天,我們許多人接觸文學名著的第一步往往是從電影開始,文學電影本身就是一種文學啟蒙。”在石川看來,中國有文學IP(知識產權)的富礦,但文學遺產電影的削弱,跟現在的電影產業和市場有關。“即便是今天拍的《春蠶》或《蝕》,這兩部片子也是所謂的‘富田窮耕’。好的題材加上充裕的資金,才能保證拍出質量。
分析:朱楓導演的電影《春蠶》,采用了茅盾其他小說中的一些情節,豐富了電影的內容。影片雖然講述的是上世紀三十年代浙江農村的故事,但朱楓將現代人對當時社會的理解融入到影片中,借此考量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展現人物的內心情感。上海市作協副主席、復旦大學教授陳思和表示:“將中國的文學經典改編成影視作品成功的很少。其中一部分原因是改編容易被質疑。從熟悉的文學語言到蒙太奇式的電影語言,應該怎樣做才能讓作品更有生命力?電影是另外一種藝術,完全可以借助經典原著里的某一個因子,讓它重新得到闡述。好的改編可以把原著潛在的價值挖掘出來。”
2.黃子韜將主演游戲改編電影《古劍奇譚2》
來源:時光網 2016-09-07
摘要:雷尼·哈林之前在上影節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可能很多人會覺得,選擇我來導這部《古劍奇譚2》會有點意外。但是我可以給《古劍奇譚2》帶來一個新的角度:用歐洲和好萊塢的觀念來完成一部很好的中國玄幻片。”如果用一部好萊塢的電影來類比《古劍奇譚2》,雷尼·哈利稱:“在好萊塢片子中,大家都會覺得是《魔戒》系列。但我比較偏向于《銀河護衛隊》,在感覺上和情調上他們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我們的片子肯定需要有好玩好笑的地方,也需要有深刻的感情。如果一部電影能讓觀眾笑得很開心,真正到了深刻感情的地方也會更加有力。”談及與《絕地逃亡》的制作區別,他說前者是喜劇動作片,全部都是外景拍攝,實地制作,并且動作設計都是當場實際設計。《古劍奇譚2》則完全不一樣,它大部分都是用綠布來拍,在電影里面的環境、背景都是數碼特效做成的。動作設計方面,也不像傳統常見的動作。
分析:至于執導中國玄幻電影的“文化差異”問題,雷尼·哈利認為:“關于武俠和神話,我以前都是從電影里學到的,東方神話對于西方人來看有很多不能理解的地方。我也一直在做功課,希望通過努力,以及和阿里團隊的合作,使這類題材的片子,讓國外的觀眾,在沒有太多的歷史文化知識下,也能夠看得懂。”
3.視頻IP接棒網文IP,中國民間高手正在醞釀一場電影原創革命!
來源:網絡大電影 2016-09-11
摘要:近兩年,網文IP席卷整個影視市場,從熱播的IP劇到蹭IP的網絡大電影,似乎都在拼命往IP身上靠,但到今年網文IP似乎被玩得有些疲軟,反而視頻IP正在崛起,是有望接棒網文IP的節奏。如果說之前火爆的papi醬、小咖秀只相當于網文里的微型小說的話,那如今大的視頻IP就如同現在的超級網文,很多視頻IP還沒有制作完成,但先導短片卻已經火爆網絡,這些短片就如同網文里牛逼的人物設定和故事梗概一樣,只一眼,便讓人驚艷萬分。說到視頻IP,其實《大魚海棠》就是視頻IP孵化的典范,雖然這個視頻IP孵化的時間略久了一些。2004年,梁旋和張春在網上發布了一個7分鐘的動畫短片《大魚海棠》,這個短片當時引起了巨大的反響,甚至成為一代人最期待的動畫長片,一晃眼12年過去了,當時的震驚已轉化成為“情懷”,大電影《大魚海棠》上映,很多自來水自愿加入到宣傳中,有人自覺轉發當年感動無數人的這個短片,再次點開依然感動,為電影的營銷帶來了巨大的影響,最終以3000萬制作成本收獲了5.65億的成績!
分析:從只有7分鐘的小短片到票房5.6億的大電影,《大魚海棠》堅持了12年,完成了這個視頻IP的孵化,而現在互聯網時代,這個時間正在縮短。《大魚海棠》是視頻IP崛起的一個開端,讓我們第一次看到一個視頻IP孵化的全部過程,也讓那些民間的高手們看到了出頭的希望。從短片到長片,理論上來說,只要資金和時間上有保障,長片就可以達到短片所展現出來的效果和品質。《大魚海棠》大電影上映之后,接著就出版了同名圖書,同時光線旗下的彩條屋也正在將《大魚海棠》改編成游戲。視頻IP反輸到其他領域似乎比網文IP更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