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出版行情參考(長江中文網)第16-07-25
作者:長江中文網 時間:2016-10-13 13:44:27
一、數字出版
1.我國數字出版產業持續高增長
來源:中華網 2016-7-20
摘要:據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在年會期間發布的《2015—2016中國數字出版產業年度報告》顯示,2015年我國數字出版產業整體收入規模為4403.85億元,比2014年增長30%。數字出版產業收入在新聞出版產業收入的總比重由2014年的17.1%升至20.5%。其中,互聯網期刊收入15.85億元,電子書49億元,數字報紙9.6億元,博客11.8億元,在線音樂55億元,網絡動漫44.2億元,移動出版1055.9億元,網絡游戲888.8億元,在線教育180億元,互聯網廣告2093.7億元。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院長魏玉山指出,移動出版和網絡游戲在數字出版總收入中所占比例分別為23.98%和20.18%,兩者合計占比為44.16%,接近收入總規模的一半,二者仍然是數字出版收入的主力軍。魏玉山說,值得引起重視的是互聯網期刊、電子書、數字報紙的總收入僅占數字出版總收入的1.69%,這說明傳統出版單位在數字化轉型升級、融合發展方面仍需加大力度。
分析:據孫壽山介紹,“十三五”時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將在全面完成轉型升級、探索有效創新機制、加大優質內容產品供給力度、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和推進數字品牌“走出去”五個方面予以重點布局,規劃融合發展的新藍圖。
2.數字出版年會 掌閱張凌云談數字閱讀五大趨勢
來源: 新浪讀書 2016-7-20
摘要:掌閱科技創始人張凌云做了主題演講,與與會者分享他眼中的數字閱讀五大趨勢。告別用戶紅利。張凌云認為移動閱讀及很多應用的用戶紅利時期已經結束,而這在2012年時曾給移動互聯網帶來巨大推動。他坦言,現在獲取一個用戶的成本將更高,而很多用戶已經傾向于使用固定的應用來獲得服務,讓其改變使用習慣也變得不太容易。用戶群快速改變。張凌云認為,現在的數字閱讀用戶以90后、95后數量最為龐大,而且喜好的內容和風格同80后完全不同,因此在內容的創造上,也要充分考慮到新一代用戶的喜好,而不能以過往的老經驗來滿足新用戶。生態建設之年。張凌云認為,現在的數字閱讀企業,都在向著完善生態布局的方向發展,并正在2016年迅速啟動。他同時談到,生態擴展絕不僅僅是目前的閱讀器、網絡原創文學等部分,而是通過學習和探討,讓企業在未來能夠抓住更多的發展可能性。精細化生產。張凌云談到,在用戶紅利消失的同時,企業也迎來一個契機,那就是告別野蠻生長,而用精細化的生產和服務來滿足用戶。除了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外,掌閱還嘗試各種創新,例如圖片劇和二次元的娛樂閱讀等新方式來為服務增值。生態是一種合作。張凌云在最后談到,在游戲、影視、動漫、二次元等各個領域,由于用戶對于內容的品質要求快速提高,因此需要生態鏈中的企業帶有建設精神,深度合作才能將產品做好。他認為,接下來企業間將比拼誰的生態建設得更好,而破壞他人的做法并不能滿足市場快速增長的需求,最終將破壞自己的競爭實力。
分析:一邊是數字教育出版初具規模,另一邊是數字內容版權運營備受關注。掌閱舉辦中國數字出版年會分論壇 IP成為關鍵詞:隨著IP熱度不斷提升,企業對IP的運作重點已轉向對有潛力IP的挖掘、培育和孵化,開展傳統圖書出版、動漫、網游、影視、周邊衍生品等產品形態的同步、多元開發,進行全產業鏈運作、全方位運營,構建多元化商業模式。與會嘉賓一致認為,IP帶來的紅利巨大,但需要生態環境中各個企業各司其職,緊密協同,同時必須充分注重用戶的態度,無論在文學還是影視作品的創作中,都要傾聽用戶的聲音,把用戶變成粉絲,在粉絲的推動下,讓IP實現價值的成長。
二、網絡文學
1.香港書展︱開幕講座談網絡文學和大數據:大IP靠“概率”
來源:翻書黨2016-7-21
摘要:今年的論壇以網絡文學和大數據挖掘作為切入點,來探討如何重新定義閱讀以及傳統出版業應該如何利用大數據來尋求出路的問題。將閱文集團的眾多用戶數據進行數據挖掘之后,就會產生很多關鍵詞,這樣就可以指導作者該寫什么,不該寫什么。”通過“爬蟲”可以從數據中知道作者的情緒,可以把讀過的文章轉換為漁網結構,還可以看出讀者閱讀的文章分幾類,都在討論什么話題,也可以知道哪些讀者對某個議題感興趣。由于時間關系,周庭銳并未能詳細闡述如何將大數據用于出版業,但舉出了幾個可以借鑒的例證:一,可以利用攝像頭的數據對書店進行熱點分析,知道消費者喜歡哪一類圖書,哪個書架有更多的人在流動。這個方法已經在一家百貨公司中獲得一定成效,僅稍稍挪動了一個貨架的位置,營業額就獲得了5%的提升。二,在文章中放入偵測腳本,可以知道什么人在什么時間都在看什么內容。“在臺灣有個自媒體公司,定位的對象是大學本科和研究生以上學歷的人群,和閱文集團的受眾不太一樣。而通過一個實驗,對四個月內用戶閱讀的文字內容進行數據發掘,就可以知道他們的性別、年齡和職業等信息,和真實情況相比,最差的也估計出了78%。”三,豆瓣讀書的受眾可能和網絡文學的受眾很不一樣,但豆瓣產生這樣的文字和選擇行為對于出版業來說有很大的指導意義。四,不久的將來可能還會看到具有寫作風格的機器人,例如具有金庸風格的寫作機器人,這也可以用大數據的方式實現。
分析:網絡閱讀有一個很明顯的趨勢是年輕化。對于很多成功的網絡作家來說,文學修養恰恰不是最重要的素質。用戶最看重故事,而不是文學的素養和能力。閱文集團的編輯一直在更新,資深編輯負責對作品的整體進行把握,保證不要出大的問題,而更多的事情是交給年輕編輯來做,因為他們和讀者的距離是比較接近的。但不可否認的是讀者比較單一,和中國的影視劇人群和游戲人群是相符合的。
2.美媒:網絡小說成為中國文化新力量
來源: 環球時報 2016-7-22
摘要: 從社交媒體上的共享消息到打多人電子游戲再到觀看用戶制作的視頻,互聯網已經為人們帶來多種消磨時間的新方式。但在中國,網絡正大力推動另一種更傳統的消遣活動:讀小說。一份官方報告稱,2015年,約43%的中國網民閱讀網絡小說,人數多達2.97億。最走紅的網絡作家擁有數百萬粉絲。他們的作品被改編成影視劇、動畫片和電子游戲。因此,小說網站正在成為塑造中國流行文化的強大力量之一。對擁有電影制片公司、視頻網站和電游開發公司的互聯網企業來說,這也是頗具吸引力的資產。去年,騰訊成立中國最大的網絡文學公司閱文集團。在中國,網絡文學與電商的發展模式有類似之處,后者的迅猛崛起與國內傳統零售業不健全有關。與之類似的是,中國的網絡文學之所以百花齊放,是因為它滿足了被國內傳統出版社普遍忽視的需求:本土科幻、浪漫和奇幻書籍。對網絡小說來說,最大的福音是正在迅猛發展且急需好故事的娛樂產業。明年,中國有望超過美國成為世界最大電影市場。艾瑞咨詢稱,去年中國人在互聯網娛樂上消費2000億元人民幣。
分析:草根小說在西方也越來越受歡迎。加拿大小說網站Wattpad聲稱擁有4500萬活躍用戶,用戶每個月更新200萬次,最流行的題材類型包括粉絲小說、言情和玄幻。與中國同行一樣,Wattpad也在與電視劇制作機構和好萊塢合作,篩選適合改編成影視劇的作品。亞馬遜和數字化出版機構降低了作者出版小說的難度。雙方還有其他異同點。與Wattpad上的小說相似,中國網絡小說也是連載的。作者通常每天更新2章或逾3000個字,但末尾會留下一個大大的懸念。讀者每天只需花不到10分鐘即可看完當天更新的內容。
3.網絡文學貼吧關閉,粉絲聚集地消失
來源:郭靜的互聯網圈2016-7-22
摘要:“粉絲”聚集地的價值在于:(1)擴大用戶黏性。單純的給用戶提供閱讀娛樂功能,僅能作為死的“閱讀器”,而一個由興趣組成的聚集地,則可以讓用戶黏性更高,更能吸引用戶對電視劇、游戲、周邊道具等產品的吸引力,否則,仍舊是輕度關系鏈。(2)擴大內容維度,吸引更多用戶加入陣營。用戶對內容是饑渴的,但用戶又希望看到好的小說內容,僅僅有簡介、配圖、評論、目錄的信息維度,還遠遠不夠,興趣聚集地的內容,會擴大整個內容維度,為用戶提供更多參考信息,一旦這些內容get到了用戶的G點,就很容易讓用戶變成該小說作品的“粉絲”。(3)為其他變現做鋪墊。影視、游戲、電影等周邊產業鏈里,有多少本身是網絡文學的“粉絲”,想必各個平臺心里自有一桿秤。利用粉絲的聚集效應,同樣也能間接擴大付費用戶量。
分析:文學貼吧關閉的壞處是,直接打散了當初自由組合的“粉絲”群體,再也沒有任何地方能夠容納一大群散亂分布在全國各地的用戶,提供給用戶們聚集的平臺消失了,用戶今后只能停留在網絡文學作品閱讀的表層,閱讀、評論,而不能和一群興趣相同的人一起討論,他們都成為了孤獨的個體,盡管一部作品的“粉絲”可能有幾十萬、上百萬,但這些人都是分離的,再也聚不到一起了,沒有交流、沒有互動。反觀各大網絡文學的陣地,掌閱iReader才在最近的APP上加入圈子功能,QQ閱讀僅在2016年5月3日的5.7.0版本中推出書評廣場功能。
4.50余家重點文學網站簽署網絡文學行業自律倡議書
來源:蘭州日報2016-7-22
摘要:為了扭轉網絡文學品味不高、抄襲模仿、粗制濫造、片面追求點擊率等不良傾向,7月20日,中國作協網絡文學委員會與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數字閱讀工作委員會聯合發布網絡文學行業自律倡議書,起點中文網、創世中文網、紅袖添香、晉江文學城、掌閱文化、大佳網等全國50余家重點文學網站共同簽署了倡議書。倡議書提出網絡文學企業要把創作生產優秀作品作為中心環節,運用新媒體技術,組織、傳播、推介更多人民喜愛的優秀網絡文學作品。網絡文學創作者要樹立創新意識,緊跟時代潮流,提高藝術修養,增強原創能力,拒絕跟風寫作,避免同質化傾向,努力實現在中西合璧、融會貫通基礎上的個性創造,創作思想精深、藝術精湛的作品。網絡文學作品要經得住人民評價、專家評價、歷史評價和市場檢驗。
分析: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數字出版司司長張毅君以“不忘初心”勉勵網絡文學從業者要有使命擔當,要做人民偉大實踐的書寫者、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者、優秀網絡文學作品的守護者和良好發展環境的營造者。
三、影視改編
1.國內首個微小說影視改編權交易平臺“劇小說”上線
來源:新華網 2016-7-18
摘要:國內首個致力于提供微小說向電影、電視劇、短片、微電影、微視頻、網劇、網絡大電影等轉化的IP發掘及版權服務的微信服務平臺“劇小說”上線、并連續推出三篇頗具影視改編價值的微小說。滕剛還介紹,基于上述理念,從今年年初開始,北京微然心動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就著力整合中國微型小說學會及《微型小說月報》雜志社的各種優勢資源,組建了相關團隊,并對本項目開展了廣泛的市場調研。調研結果顯示,盡管影視界對微小說這一文體的關注度尚有待提高,但目前已有相當數量的微小說作品被改編成電影、微電影、網絡大電影、電視短片、舞臺短劇、舞臺小品、廣播劇、有聲小說、連環畫等其他藝術形式,并斬獲多項國內、國際大獎。
分析:“網絡大電影”倡導者和研究者、億星博納影視內容總監易南在評論“劇小說”平臺時坦率地說:“微小說這種文體,上學時就知道,而且也讀過很多,但以前從未把它和影視聯系起來。看了‘劇小說’推出的三篇作品后,才知道微小說也是影視IP富礦,值得影視同行們關注、挖掘。”他還建議說,“前期上線的這三篇作品均屬嚴肅文學題材。現在網絡電影、微電影的受眾以‘80后’、‘90后’為主,期待以后上線的作品能更貼近年輕網民的興趣,把他們喜歡的題材作為關注的重點。”“劇小說”上線三四天來,先期推出的3篇佳作,已有多家影視制作單位表示了對影視改編權的求購意向。滕剛表示,未來將不斷完善這一平臺,為廣大微小說作家和影視界人士架好橋梁、結緊紐帶,爭取讓更多的優秀微小說作品,早日轉化為影視精品。
2.304成員聯合打造二次元社交電商平臺
來源:PreA輪項目 2016-7-21
摘要:一開始,他只是想做一個基于二次元商品的二手交易平臺,通過租售一體的形式,完成Cosplay服飾和閑置手辦的流通,以更便捷安全的形式為愛好者提供服務。隨著人氣的聚集,古風的想法發生了變化。他發現,現在的泛二次元粉們具有巨大的消費潛力。同時,一項調查數據也支撐了他的判斷:據統計,二次元粉大都是學生黨,他們在二次元領域的年人均消費達1750元,然而消費渠道卻非常單一,70%的玩家都依賴于淘寶。于是,古風和他的小伙伴們決心:做一個社交電商APP,為“種草”的二次元粉絲提供聊天、分享、購物的一站式服務平臺。以“種草分享”把用戶聚集起來,形成一個二次元社區。
分析:對于“種草沒”的未來發展,古風表示,他們將選擇成為符合二次元定位的更有趣的社區電商,根據興趣標簽與個性化推薦算法提供與用戶匹配的資訊,會逐漸從導購轉換到自營模式。同時,他們還將大力研發自主產品,著力進行版權建設。“我們希望能簽約二次元的作者或作品,通過這個方式獲取熱門IP,并且在此基礎上發展漫畫,視頻,實物商品等相關產業。”古風判斷,未來二次元電商的核心將會是版權的競爭。與日本、美國相比,中國的二次元產業起步時間比較晚,但是發展比較快,而且前景也很樂觀。“種草沒”作為APP平臺公司,核心競爭力在于資源和渠道,所以,他們也會跟一些熱門的IP合作,進行周邊產品的開發和銷售,現在已經有部分內容在談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