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出版行情參考(長江中文網)第17-03-31期
作者:長江中文網 時間:2017-05-02 17:07:48
一、數字出版
1.出版傳媒“智慧”布局爭先機
來源:中國出版傳媒商報http://www.cnepaper.com/zgtssb/html/2017-03/31/content_1_2.htm
摘 要:
隨著物聯網的應用,利用信息技術來滿足無所不在的智慧服務需求的時代已經來臨。如果說數字時代是以互聯網業為龍頭、服務業為補充,那么,物聯網將引發結構性變化,信息服務業將成為龍頭,互聯網為支撐,其他制造業或許可能成為補充。面對智慧服務的悄然來臨,一些出版傳媒企業正展開前瞻布局。
(1)PPP模式布局智慧城市。近些年,智慧城市大熱,安全、便捷、綠色、高效的新型智慧城市正成為未來城市的發展方向。在這一勢頭下,近年安徽出版集團著力推進文化與科技、建筑、信息產業融合,是業內為數不多的布局智慧服務的企業,甚至把智慧城市當作集團“十三五”時期著力做大做強的六大業務板塊之一。記者了解到,安徽出版集團以PPP模式(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即公私合作伙伴關系)推進智慧城市建設,目前已通過合作、收購、重組等方式,形成了以智慧時代、安泰科技、科大立安為主體的智慧城市板塊,并進軍安徽合肥、宣城、六安及貴州、甘肅等省。四川出版集團也主動在智慧城市領域展開部署。該集團與安徽出版集團合資,不久前在成都成立西南智慧時代(四川)有限公司,進行“文化+智慧城市”建設。西南智慧時代公司定位也很明確,即一家致力于智慧城市、特色文化小鎮及相關產業的新興高科技公司,推動智慧能源、智慧建筑、智慧消防等配套專項落地,助力新型城鎮化建設。
(2)以智慧服務探索轉型空間。出版傳媒企業發揮媒介優勢,以居民需求為導向,嘗試新商業服務模式,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與生活服務融合發展,大有作為。浙江日報報業集團以智慧服務產業為拓展方向,提出“新聞 服務”的商業模式,即新聞免費,服務收費。過去幾年,浙報集團在O2O商業服務可謂大刀闊斧,聚集了政務服務、O2O電商、網絡醫院、養老服務、區域門戶集群等盈利服務,不斷改進用戶體驗,增強用戶黏性,為傳統媒體的轉型升級拓展市場空間。在政務服務方面、在網絡醫院方面,在O2O電商方面都做了戰略布局和實踐。
(3)試水智慧教育運營。智慧教育也可以理解為是教育信息化,在教育管理、教育教學和教育科研等領域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促進改革發展。鳳凰出版傳媒集團通過政企合作的方式探路智慧教育服務,希望加快由傳統教育出版商向智慧教育運營商轉型。據了解,鳳凰出版傳媒集團與江蘇省教育廳共同開展江蘇省智慧教育云計算服務平臺的資源建設,重點推進四個方面合作,包括共建江蘇智慧教育數字資源、共建智慧教育應用服務體系、共同推進智慧教育大數據服務、共同推進智慧教育裝備服務。業外一些信息企業已經探路智慧教育項目,值得出版傳媒企業借鑒。比如中興旗下的深圳中興網信科技有限公司與湖北黃岡教育投資公司、黃岡中學三方合資組建黃岡教育谷產業控股有限公司,意欲打造“黃岡教育谷”,該項目總投資10億元,擬在黃岡市城東新區建設一個教育信息化高科技園區,調動政、產、學、研和其他創新主體,將人才、資源、技術、信息共享打通,與新城建設相呼應,規劃“數字化教育基地”“教育研究院”“教育名人文化步行街”“教育產品會展中心”等重點工程。
2.2017年湖北重點出版選題策劃會在京舉行,專家建議,注重內容建設 加強主題出版針對性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網http://www.chinaxwcb.com/2017-03/31/content_353781.htm
摘 要:
2017年湖北省重點出版選題策劃會日前在京舉行。 會上,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出版管理司司長周慧琳表示,出版單位要想出好書,一定要把調研工作做好,不僅要研究相關的政策文件,還要研究出版規律,在此基礎上策劃出版好書。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長張擁軍認為,出版單位要把內容建設放在第一位,專家論證是出好書的有力舉措,出版單位要依托專家力量多出精品力作。國家出版基金規劃管理辦公室主任陳亞明表示,近年來,湖北出版選題的數量和質量都有所提升,這與建立良好的機制密不可分。她建議出版單位緊扣國家大勢,充分利用湖北優質資源,同時創新形式,推出更多優質圖書。總局出版產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主任王冰希望出版單位發揮老出版人的工匠精神,注重編輯隊伍的培訓提升,精心打磨選題,提高圖書質量。
現場的專家學者們對湖北圖書出版的發展方向、選題思路建言獻策。中國編輯學會會長郝振省建議在關注主題出版、精品出版的同時,打造編輯隊伍,推出一批名編輯。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社社長馬國倉說,出版講求溫度,出版單位要針對國家的大政方針,及時策劃推出一批相關好書;此外,在選題策劃中,要找好角度,突出新意。中國圖書評論學會副會長楊平建議出版單位在打造主題出版圖書時,避免語言庸俗化、概念化,避免抽象理論推理,避免大而全,要有針對性地打造主題出版。中國科協書記處原書記沈愛民建議出版單位多關注湖北社會經濟文化方面的支柱型產業,以及農業等惠及民生的行業,同時加強科普類圖書出版。
3.國家藝術基金“十三五”重點資助七方面
來源:中國出版傳媒商報http://www.cnepaper.com/zgtssb/html/2017-03/24/content_1_7.htm
摘 要:
日前,國家藝術基金“十三五”時期資助規劃發布。“十三五”期間,國家藝術基金堅持“突出導向、控制數量、提高質量、加強管理”的工作思路,推動藝術事業繁榮發展,出精品、出人才、出“高峰”。中央財政對藝術基金的投入為25億元。立項資助項目總數量控制在4000項左右,每年資助800項左右。該資助規劃將重點支持七大方面:一是中國夢主題創作。二是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創作。三是愛國主義主旋律創作。四是現實題材創作。五是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作。六是對外傳播中華優秀文化和價值理念創作。七是重大紀念活動創作。
4.北京出版集團千萬元設立兒童文學出版基金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網http://www.chinaxwcb.com/2017-03/31/content_353796.htm
摘 要:
3月30日,隨著北京出版集團“兒童文學出版基金”項目暨原創兒童文學作品征稿啟動儀式在十月文學院報告廳舉行,北京出版集團兒童文學出版基金宣告創立。 據悉,北京出版集團2017年拿出1000萬元設立兒童文學出版基金,旨在培養兒童文學原創新勢力,是對傳統“十月”品牌的繼承和壯大。
北京出版集團總經理、十月文學院院長曲仲表示,基金將為未來的兒童文學的創作和出版提供一個更開闊的平臺,搭建兒童文學領域的精品文學新高地,為培育當代中國兒童文學的后備軍做出努力。北京出版集團計劃每年都將開展全國性的兒童文學作品征集活動,并有重點地向中青年作家、大中學生寫作者傾斜,每年將出版6—10部作品,納入“小十月”文叢等兒童文學原創出版項目,形成持續出版態勢。
5.2017“數字版權保護與版權費結算”高峰論壇在京舉行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網http://www.chinaxwcb.com/2017-03/31/content_353787.htm
摘 要:
3月28日上午,由中國版權保護中心和安妮股份共同主辦的2017“數字版權保護與版權費結算”高峰論壇在京舉行。據悉,本屆高峰論壇的召開,標志著中國版權保護中心自主創新的DCI(數字版權唯一標識符)體系戰略開始全面發力。
論壇上,與會嘉賓們分別就文學、漫畫、影視等內容的版權保護及版權費結算問題等行業痛點進行了深度討論。很多嘉賓認為,侵權行為已成為行業毒瘤,不僅影響了正常的市場環境,更讓許多優質內容的原創者利益受損,從根本上動搖了行業的根基。而取證困難也成為眾多權利人在維權中遇到的最大難題。除此之外,在版權費的結算問題上,由于信息的不公開、不透明,往往讓版權人成為受損害的一方。大家認為,中國版權保護中心打造的DCI體系從生態鏈終端解決了費用結算問題,而此次安妮股份的試水正是基于DCI體系版權費結算的版圖布局,為推進版權市場公開、透明的環境邁出關鍵步伐。
二、網絡文學
1.網絡文學“重寫與再造神話”,“重新創造世界”在萌動
來源:光明日報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7-03/31/nw.D110000gmrb_20170331_1-08.htm?div=-1
摘 要:
“在人類文明的發展進程中,世界各地的神話創造與傳播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20世紀以來,人類世界一直涌動著用文藝重寫神話的潮流,以豐富人類文明、啟迪人類智慧。而在中國,網絡文學印證了這一‘重新創造世界’的萌動。”日前,由魯迅文學院和中國作協網絡文學委員會聯合舉辦的“網絡文學重寫與再造神話研討會”在京舉行,魯迅文學院研究員王祥在發言時如是說。研討會上,與會者展開了學理和創作實踐上的集中梳理,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探討中國網絡文學的世界傳播之路。
(1)神話資源是把“雙刃劍”:近些年,《西游記》《封神演義》《山海經》以及民間傳說中的神仙靈魔,都在網絡世界“復活”。魯迅文學院常務副院長邱華棟認為,神話一直是文學創作可以不斷再生的資源。神話史詩中的原型,在創作實踐中不斷演變,形成了史詩傳統和史傳傳統。在網絡作家“愛潛水的烏賊”看來,網絡文學中塑造的很多神話人物并非空想,而是作家根據自己立足的文化土壤,經過藝術創新而再造的獨特角色。據媒體報道,來自哥倫比亞的卡洛斯·霍華德表示,中國網絡小說最吸引自己的地方在于中國文化滲透到這些小說里,讓它們讀起來趣味盎然,“這些小說把民間傳說、歷史故事和想象圖景交織在一起,開創了一種全新的小說類型”。不過,神話資源也是一把“雙刃劍”,用好了是加分項,用不好則兩敗俱傷。網絡作家阿菩說,作為網絡小說主流,玄幻等類型小說可以視為當代神話的再造與運用。但在這個過程中,也存在亂取亂用的現象,沒有充分理解神話資源背后的內涵,使得原本零散的神話資料更加碎片化,小說本身的真實感也被削弱,容易立不住,同時對傳統文化的傳播也有所損害。
(2)真正“走出去”須多管齊下:以整個世界神話譜系為坐標,部分優秀網絡小說作家譜寫了自己的“創世神話”,發展出奇幻、玄幻、仙俠、修真等各種小說類型。這些優秀作品不光受到中國讀者的歡迎,同時也走出國門,為一些國家的讀者所追捧。中國網絡作家“我吃西紅柿”的《盤龍》,講述的是主人公林雷無意中從祖宅撿到一枚神奇的戒指,而后踏上了夢幻之旅的故事。2014年,美國網友“任我行”自發將《盤龍》翻譯成英文,在網上連載,讓部分英語讀者大呼過癮。網絡文學的海外傳播只是走出了第一步。當前,有必要建立有序的行業競爭環境,尊重契約精神,尊重原創、鼓勵創新,確立新的作品評價體系,并努力解決好翻譯人才這個瓶頸,多管齊下,不斷開拓新天地。“網絡文學擔負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使命,網絡文學‘走出去’是中國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支撐,應該站在國家文化戰略的高度來看待問題,讓中國網絡文學代表國家文化形象、傳達中國精神。”
2.人民日報海外版:中國網絡文學為何能世界第一?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http://news.qq.com/a/20170329/003641.htm
摘 要:
被戲稱為“野蠻生長”的中國網絡文學,已經成為人類文學發展史上一道獨特的風景。最新數據表明,我國7.31億網民中,網絡文學用戶已達3.33億,占網民總數的45.6%,手機上網讀文學的網民有3.04億。數百家文學網站日更新總字數可達2億漢字,文學網頁日均瀏覽量超過15億次,2016年中國的網絡文學市場產值破5000億元人民幣。
據中南大學研究團隊對歐美、日韓、南亞諸國的網絡文學普查所知,無論是這些國家的華語網絡文學還是它們的母語網絡創作,都沒有出現像中國這樣云蒸霞蔚的繁盛局面。中國的網絡文學已經層林秀峰般隆起于世界文學之地平線,浩瀚網文領先世界已經是一個毋庸置疑的事實,其文化品貌和影響力堪與好萊塢大片、日本動漫、韓劇相提并論。基于互聯網跨界優勢,一大批中國網絡小說走出國門,受到老外追捧,在美國、加拿大、菲律賓、英國、俄羅斯、印尼、越南……中國網絡小說的擁躉眾多,僅英文翻譯網站Wuxiaworld就有來自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讀者跟讀,點擊量超過5億,日均訪問人數都在50萬以上。
如此“巨量”的文學存在,且開始成為中國文化“走出去”的一支勁旅,我們的網絡文學緣何能夠領先世界?
(1)政府為網絡文學保駕護航:中國網絡文學的良好走勢首先得力于政府的積極引導與支持,日漸形成了有利于網絡文學健康發展的社會環境和輿論氛圍。政府有關部門近年出臺了一系列有關網絡文學發展的政策舉措,使草根崛起、“赤腳奔跑”的網絡文學上升為文化發展的國家戰略和核心價值觀建設的重要陣地。一方面以政策導向給予網絡文學更多的扶持和獎掖,如《中共中央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另一方面開展“凈網”“劍網”等專項行動,打擊網絡侵權盜版,加強網絡文學內容和作品版權管理,規范網絡文學市場秩序,讓正能量引領網絡創作。
(2)市場為網絡文學注入創新動力:助推中國網絡文學風生水起的另一個因素是得力于市場運作。如果說山野草根的自由寫作、技術叢林的傳播機制和商業模式的經濟杠桿,是網絡文學爆發式增長的三大利器,那么,商業模式的市場化運作則是激勵創作、拉動傳播、創新經營的最大推手,也是中國網絡文學海量增長的經濟支撐,而這一點恰恰是世界其他國家未能做到的。
(3)文化為網絡文學提供豐厚滋養:網絡文學是一種原創文學,也是大眾文學,它的影響力和傳播力其實彰顯的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創造力,它的健康繁榮體現的是我們的文化自信。試想,一種文學,能有數千萬人參與創作,擁有數以百萬計簽約作家和3億多人的讀者群,且以網絡跨界、民間發力的特殊路徑遠播世界,這種時代現象級的“集群式”文學現象,定然是一個民族文學創新力的釋放和文化創造力的迸發。
三、影視改編
1.《一路繁花相送》鐘漢良片酬竟是江疏影10倍,小說改編權還不夠一個零頭
來源:齊魯晚報網http://yule.qlwb.com.cn/2017/0330/895545.shtml
摘 要:
而在領驥公開的《公開轉讓說明書》,清楚地寫到,公司用29萬(含稅)的價格買下了青衫落拓小說《一路繁花相送》的獨占排他的影視改編權及其他相關衍生權利。那兩位主演的片酬又是多少呢?根據公開的材料顯示,鐘漢良所在的公司將獲得5000萬作為鐘漢良片酬,文件提交時(2016年8月)已兌現1250萬;而江疏影工作室則將獲得500萬作為江疏影的片酬。算一算,鐘漢良的片酬正好是江疏影的10倍!此外,導演的片酬是600萬,比江疏影還高那么一點點。
另外上海花花草草影視公司作為鐘漢良的公司,還將參與本片投資。根據合同來看,上海花花草草影視公司投資額將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并將獲得同比例的分成,和其他制作方一起風險共擔。
而《一路繁花相送》現在雖然沒有完成最后的制作,但是已經和上海東方娛樂傳媒集團有限公司、江蘇省廣播電視有限公司、騰訊簽訂了銷售合同,根據合同內容來看,《一路繁花相送》在上星衛視和視頻網站賣片的收入將達到2億元以上。
2.“劇”變時代,愛奇藝深挖優質影視劇的影游互動開發趨勢
來源: 網易http://news.163.com/17/0330/22/CGQD94KS00018AOP.html
摘 要:
2014 年影游互動這一概念開始升溫,2015 年愛奇藝打造的《花千骨》游戲則成了爆款,于是影游互動成了古裝大劇的標配。2016 年,幾乎每一部熱門劇都做了游戲,甚至為了游戲調整了播出檔期。根據伽馬數據的報告統計,2016 年影游互動的手游市場份額達到 89.2 億元,占移動游戲市場銷售總額的 10.9%。有多款影視改編手游最高月流水過億。這是個不錯的數據,但這一數據卻難以掩飾一個窘境:整個 2016 年,盡管各家公司在這一領域投入了更大的精力和資源,但卻再也沒能產生第二個《花千骨》。
游戲和影視看似相近,其實核心卻有很大區別。游戲的互動性更強,自由度更高,玩家可以更深度地參與其中,而觀眾收看影視劇時,更多是被動參與——這只是不同,無所謂高下,但卻讓它們的體驗有了很大區別。而且,那時的游戲和電視劇之間并沒太多交集。游戲產業算是科技公司的產業,與影視公司搭不上邊。直到互聯網開始以“IP”整個娛樂產業各個環節時,游戲和影視才緊密地結合起來。《花千骨》的成功,便是互聯網整合能力的體現。在開發《花千骨》項目時,愛奇藝與天象互動合作緊密,他們提前獲得了 IP,保證了游戲開發時間,研發過程當中也與作者緊密合作;上線檔期與播出方積極配合,最大限度的實現 IP 放大器效應,游戲劇情、道具也與電視劇配合到位。
在影視端還是游戲端,影游互動都面臨著考驗:在影視端,2016 年并沒有誕生出真正的爆款作品。愛奇藝高級市場總監許松松曾指出:“在過去的一年中,并沒有涌現幾部真正能稱為爆款的影視劇,甚至還出現游戲數據好、但對應的影視劇收視平平的情況。”電視劇過分依賴明星和 IP,導致制作成本不足,質量下降,而最終也損傷了收視率。沒了爆款電視劇作為支持,影游互動也就失去了根基。而在游戲端,用戶也變得挑剔起來。先前,游戲只是影視劇的附屬品,用戶玩的只是新鮮而已,哪怕內容層面不足,用戶也會包容。但太多的“不足”耗盡了用戶的耐心,游戲卻沒有超越《花千骨》立起來的標桿。同時,《陰陽師》等也把手游標準再次推高,用戶有了更多的選擇,自然不愿意再將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