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出版行情參考(長江中文網)第16-11-25期
作者:長江中文網 時間:2016-12-05 14:08:29
一、數字出版
1.《北京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白皮書(2016)》正式發布,顯示北京文創產業整體實力持續增長,數字出版等新興文化融合業態發展勢頭良好
來源:中國經濟網
http://www.ce.cn/culture/gd/201611/22/t20161122_18008974.shtml
摘 要:
北京市國有文化資產監督管理辦公室正式發布《北京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白皮書(2016)》,白皮書客觀反映2015年度北京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總體情況,分析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新特點新趨勢,針對“十三五”時期的發展目標,研究提出未來一段時間北京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思路。
白皮書顯示,北京文化創意產業的整體實力持續增強,2015年全市規模以上文化創意產業收入合計13451.3億元,同比增長14.0%;資產總計20140.2億元,同比增長20.6%;從業人員122.3萬人,同比增長6.2%。2015年全市文化創意產業實現增加值3179.3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13.8%,比上年提高0.6個百分點,在全國占比最高。
其中,2015年,北京市新聞出版業規模以上收入847.9億元,同比下降0.8%;資產總計1758.2億元,同比增長8.3%;從業人員10.3萬人,同比下降2.3%。受新興媒體快速發展影響,傳統新聞出版行業推動數字化轉型升級和跨行業融合發展迫在眉睫。2015年,數字新媒體、動漫游戲、數字出版等一批新興文化融合業態發展勢頭良好。文化科技創新在引領文化創意產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催生文化創意產業領域商業模式創新,“IP化”、數字出版全產業鏈運營、大數據精準營銷等新型商業模式不斷涌現,為北京文化創意產業創新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
2.湖北推進華中國家數字出版基地建設
來源 :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http://www.chuban.cc/yw/201611/t20161114_176030.html
摘 要:
11月中旬,湖北省副省長郭生練調研華中國家數字出版基地,并舉行基地建設座談會。郭生練強調,要進一步把基地建好用好,將其打造成以數字出版為主導、文化產業為依托,以數字科技與文化創新相融合為特色的創意園區。
華中國家數字出版基地的總部——華中智谷,2010年落戶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是目前國內首個以“打造產業生態”為概念的數字出版產業園區,將形成聚焦數字出版行業,涵蓋“互聯網+”、文化創意、工業設計、智能制造等現代服務業的產業鏈條。華中智谷的全國示范帶頭作用為湖北省數字出版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機會。
二、網絡文學
1.網絡改編劇《錦繡未央》被曝光原著小說抄襲200多本書,作者眾籌維權
來源:新華網
http://news.xinhuanet.com/book/2016-11/25/c_129378975.htm
摘 要:
秦簡首發在瀟湘書院網站的網絡小說《錦繡未央》被改編熱播,繼而曝光了原著小說和作者秦簡的抄襲往事。瀟湘書院已于近日下架了秦簡的所有作品,但是至今,影視制作方并未作出任何回復。
該書早在面世時就深陷抄襲風波。網友統計,該書共計294章260余萬字,除了9章為原創外,其余多是照搬或拼湊其他小說片段而成!最可怕的是,多為整章復制,整段復制粘貼,令人觸目驚心,而且被抄襲小說竟然超過200本。微博、論壇上舉報抄襲的帖子很多,網友制作的調色盤將《錦繡未央》與被抄襲作品進行了逐一比對,相同部分幾乎一字不改。其中包括《紅樓夢》、《西廂記》、瓊瑤的《梅花烙》、溫瑞安的《逆水寒》、江南的《縹緲錄》等名家作品。可是就在網友揭批的情況下,本書不僅結集出版,還成功賣出影視版權、改編播出了。
在2016北京電視節目交易會的“影視著作權、版權”論壇上,編劇汪海林透露,“目前熱播劇《錦繡未央》涉嫌抄襲200多本書,但牽扯其中的幾十位作者維權十分困難,原因是他們付不起訴訟費。”因此,為了點擊率,“這個抄襲的怪現狀,就被捂了蓋子”,堅持到了連載結束。這一次,從網文圈發酵到了整個網絡,眾多編劇、作者也參與發聲抵制《錦繡未央》,號召反對抄襲,開始眾籌維權。事實上,根本原因是法律的真空讓某些人鉆了空子。
三、影視改編
1.2016“秋推會”舉行,依舊大IP當道
來源:騰訊娛樂
http://ent.qq.com/a/20161119/012887.htm
摘 要:
由北京市新聞出版廣電局和懷柔區人民政府聯合主辦、首都廣播電視節目制作業協會承辦、懷柔區文促中心協辦的“2016秋季北京電視節目交易會”在懷柔舉行。交易會參會專業人士約2600人,國內外參展電視節目制作機構400余家,播出機構、紀錄片和電視欄目制作機構20家,進場交易電視劇節目超800部3萬余集(含網絡劇、網絡大電影81部),創歷史新高,而2016秋推會依舊大IP當道。
在本屆秋推會曝光的新項目中,近年來來勢兇猛的玄幻古裝劇仍然熱度不減。而重點劇目今年掛在戶外廣告牌的劇目更多是“IP劇”;經典老劇則另辟蹊徑進行翻拍。
從去年開始,網絡劇就已被納入交易會的交易范疇。今年的春推會,有30部網劇參展,而此次秋推會的參展網劇數量則翻倍增長。首都廣播電視節目制作業協會秘書處工作人員說,“網臺聯動在本次秋推會上會更加凸顯,80余部參展網絡劇中,過半數兼有電視劇的性質。”今年電視熒屏“臺網互動”最多的當屬各家衛視的周播劇場,業界相關人士預期:2017年臺網互動將更加密切,同時為了分攤成本,各家視頻網站2017年的購劇計劃也將回歸理性。
2.愛奇藝獨家上線的《妖出長安》,上線10天播放破億,會員點擊收入1500萬元,會員轉化率超30%
來源:網絡大電影
http://mp.weixin.qq.com/s/X2ScTcZ9skQkcu0Dt4smGQ
摘 要:
近日在愛奇藝獨家上線的古裝玄幻探案網劇《妖出長安》,憑借扎實的劇情、優秀的制作,上線24小時點擊量破兩千萬,4天點擊量破5000萬,10天突破1億大關,且10天已經有1500萬元的會員點擊收入,其中有超過30%的人為觀看該劇成為愛奇藝會員。
自從《盜墓筆記》試水付費之后,網劇進入了全面付費時代,爆款網劇大多是平臺自制劇的天下,而《妖出長安》卻是今年唯一一部愛奇藝非自制A級劇,無論分賬票房還是會員轉化率都取得了非常出色的成績。
《妖出長安》的成功大大激發了第三方制作公司對于網劇的熱情,同時也為其他制作公司提供了良好范本,憑借優質內容的產出及規范點擊分賬模式,非平臺自制劇也可以獲得良好成績,迎來屬于自己的春天。而對于視頻平臺,這也將是未來與制作公司談判的經典案例,成為網劇發展進程中不可回避的作品。